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史: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迷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4 00:04:33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中國1917年加入協約國一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點像押寶。但不管怎麼說,這一寶算押著了。1918年11月11日,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一列火車上,德國人簽了投降書的那一刻,中國也成了戰勝國。

  躋身戰勝國之列,國人群情振奮

  消息傳來,北京政府放假3天,上萬人上街提燈慶祝。據胡適回憶,時為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興致特別高,在3天慶祝之後,還跟教育部借了天安門的露天講台,拉北大的一班兒教授,做了1天的對民眾的演講。

  第一次躋身戰勝國之列的國人,對“戰勝”和“公理”很有期待,戰勝已經變成了事實,我們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了關於戰後和平的14點聲明,最令人鼓舞的兩點是:一、廢除秘密外交;二、各國一律平等,尊重弱國小國的權利。此論一出,不管威爾遜動機如何,弱小國家歡欣鼓舞,中國人也是相當興奮。

  中國人滿以為,經此世界大戰,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可以擺脫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爭得關稅自主的權利,收回被日本占據的青島和膠濟路,在世界上抬起頭來做人。台灣著名史學家郭廷以當時是個河南的中學生,他回憶道,當時開封舉行慶祝大會,學生差不多都來了,大家心裡充滿了快樂。不僅學生這樣想,外交界的大人物也這樣想。因此,中國政府對巴黎和會同樣期待甚高,聽聞與會國參會代表有3個等級,5人、3人和2人,中國似乎想都沒想就派出了5人。

  弱國無外交,占理卻討不到半分便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