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南縣歷史大事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5 18:00:10  


白河鎮的關子嶺大仙寺
  1621  明天啟元年
  顏思齊、鄭芝龍等挾其船堅砲利,據有台灣以笨港(一說為今北港)、台江(今七股)為根據地。

  1624  明天啟4年
  荷蘭人因尋求與中國貿易,遂來台設置轉口貿易據點,使台南縣成為台灣開闢創始地區之ㄧ。荷蘭人引進漢人拓墾的區域,以及對平埔族的教化,主要均在台南縣境內。

  1636  明崇禎9年
  5月26日荷蘭人在新港社(今新市鄉一帶)開辦了第一所學校,將當地的新港語做為學校的教學語言,以拉丁字母將口語書寫下來。從語言形式來看,有羅馬字拼音書寫的單語文書,也有漢語與羅馬拼音字對照的雙語文書,後人將這些文字稱為“新港文書”。

  1662  明永曆12年【清康熙元年】
  鄭成功領台後,依據明朝的政制規劃行政區域,台南縣境大部分屬於天興縣,小部份屬萬年縣,後則將縣改稱為州。台南縣為明鄭時期主要的治理區域,軍隊屯田與漢人移民開拓多在台南縣境內,至今仍有多處地名源於此一時期,如新營、柳營、下營等等。

  1684  清康熙23年
  清國領台後,於台灣設置台灣府,以及台灣、鳳山、諸羅三縣,台南縣境分屬台灣縣與諸羅縣。清領初期,台南縣承台灣開發史的脈絡,為當時台灣的核心區域。漢人的開拓腳步,持續由台南縣向台灣南、北擴張。

  1726  清雍正4年
  台灣府知事蔣毓英在今台南縣永康鄉鹽行村開築“洲仔尾鹽場”。

  1818  清嘉慶23年
  開闢北門鹽場於今井子腳區,後於清道光28年(1848)至大正八年(1919)間,先後增闢中洲、蚵寮、王爺港等區。

  1823  清道光3年
  曾文溪因大風雨,改道匯入台江內海,促使台江迅速淤積,海埔新生地逐年累積,台南縣海岸線向外延伸。海埔新生地不但是台南縣重要的地理、生態景觀,更具深遠影響台南縣沿海的聚落變遷、人文環境。

  1831  清道光11年
  虎頭埤水庫(位於台南縣新化鎮)由當地農民歐陽安首先在虎頭山腳闢池蓄水,灌溉田園,初時周圍僅2里許,至清同治2年(1863)加以擴建並改築堅固之堰堤。日治時期,除整修固堤設閘外,並增設景物,使之ㄧ躍成為享譽全台的勝景,1954年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虎埤泛月”為南瀛八大勝景之ㄧ。

  1860  清咸豐10年
  台灣對外開港,台灣經貿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一環,當時茶、糖、樟腦為台灣對外三大出口貿易品,台南縣為糖的主要供應地,以1890年代為例,全台糖?高達1,275所,而台南地區就佔了1,057所。

  1888  清光緒14年
  台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台灣,並奏請清政府將台灣分設台北、台灣、台南三府,“台南”的名稱正式出現於歷史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走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