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歐陽應霽的香港 家是心中的歷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6 00:06:58  


 
 歐陽應霽的系列作品,基本都以香港本身作為題材。從美食到市街,從文化到生活,歐陽應霽塑造了一個紙上的香港,那大概也是一代港人的心之所系。

  回歸 動蕩中的精神尋找 

  我在大學里做的畢業論文叫做《香港家居觀念》,因為是寫出來要交給老師評分的東西,所以很認真,無論如何要講出一些觀點。我當時就分析香港人對於“家”的認知,得出一個答案:在香港,“家”的觀念其實是破裂的、離散的。 

  為什麼這樣講?在八十年代我讀書的時候,鄧小平已經決定要收回香港,這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所有在香港生活的人,到這個時間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家在哪里?很多人想到要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澳洲,我家人也有過這樣的考慮。經歷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人,心中稍稍安定,準備在香港扎根下來,這時候因為要“回歸”,他們又在紛紛離開。好像慢慢凝聚起來的香港,突然又散掉了。 

  這時候動蕩的感覺,才真正衝擊我的心靈。身邊很多朋友移民,我爸媽跟我妹妹也出去了,到加拿大。然後我跟我弟弟也一起過去到那邊看看,但真的只是看看,過一個禮拜就又跑回香港。老實講我不習慣加拿大的生活,夏天還好,到處都是綠色,但我們全家過去的時候是冬天,實在受不了那里的寒冷。當我離開香港,這時候才念起香港的好。有什麼是香港令我割舍不下的?生活環境、吃的、喝的,這些是比較表面上的東西,我覺得最放不下的,是在香港累積出來的一種混搭的精神。從八十年代開始,雖然我們一直還在港英政府統治下面,但是香港人會感覺到潛在的指引,來自內地政府的某種動作或者態度,一直到九七回歸算是正式接管過來。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要說香港精神,或者香港作為我的精神家園的本質,我覺得就是那種有點頑皮、有點搞怪、有點好玩和“不一樣”的個性,家長不一定喜歡,但是小孩子自己很開心。 

  我父母在加拿大住了三年多也回來了,只有妹妹和妹夫一直留在那邊,我和我弟在香港有工作。我離開學校做了一些設計方面的工作,覺得還不夠,就又跑回學校讀第二個學位。1987年畢業的時候,父母不曉得從哪里找來一筆錢,替我貸款買了第一個房子。香港比較“厲害”的家長會這樣,在你還年輕的時候,他們願意給你第一筆錢,因為你開始工作了,可以開始供房子。讓我滿足有自己“樹屋”的夢想,就從那個時候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