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辛旗:化解兩岸政治定位難題需要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2 01:18:29  


 
  最後,合作、談判、雙贏理應成為雙方共同的思維模式。兩岸關係存續6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政治意識形態對立、軍事對峙、外交對抗和統“獨”對決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兩岸關係動蕩,兩岸人民利益受到損害,會使原有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回避拖延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兩岸解決問題相應的思維就是客觀面對與合作,解決方式是談判,結果是雙贏。在此思維模式下,雙方各提出了16字箴言,中國共產黨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中國國民黨馬英九主席提出要“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在方式上,雙方都主張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以此思維尋求化解政治難題的方案和辦法,是正途,由具體經濟、文化、法律問題一個一個的解決,才能為統一談判積累條件,“水到渠成”。

  三、化解兩岸政治定位難題的幾點建言

  我從事台灣問題研究26年來,曾對化解兩岸政治定位難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與思考,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相繼發表了《對中國統一前景的幾點思考》、《關於一個中國內涵論述的理論思考》等論文。現重新梳理,提兩點建言。

  第一點,用“共同推動和實現一個政治上統一的中國”的觀念化解一個中國內涵的爭議。目前,兩岸在一個中國內涵上儘管存在著較大分歧,但兩岸在協商談判和簽署各項協議時,均未違背以下共識:一是法理上都認同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在一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範圍之內;二是都反對“台獨”;三是都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張“先經後政”,而不是“先經不政”;四是對統一問題雖然有時間認知差異,但沒有目標背離。這些共識是未來推動兩岸共同推動實現一個政治上統一的中國可以依賴的基礎和條件。未來兩岸應拋開一個中國內涵的爭議,站在更宏觀和前瞻的高度,著眼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從兩岸中國人的根本利益著想,本著尊重歷史與現實,通過平等的協商,結束敵對狀態,共同參與規劃未來中國之完全統一的模式、方法、階段和步驟,共同設計一種合情合理的政治性安排,包括兩岸統一的政治綱領,兩岸憲法的銜接與整合,大憲章的制定,兩岸各自治轄權力的關係,兩岸軍事關係中安全互信機制的問題,兩岸不同社會制度之下民眾自由遷徙及享受國民待遇問題,等等。這種宏觀的設計與微觀建構及具體的實踐,才能實現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整合兩岸政治力量、公權力量、經濟力量、文化力量、社會力量和民眾力量來共同推動實現一個政治上統一的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