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溫家寶: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說明(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8 22:37:36  


 
  (三)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是適應國際需求結構調整和國內消費升級新變化,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建議》對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全面部署。主要是: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準,發展海洋經濟。這裡,我重點說明三個問題:一是改造提升製造業。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很大,在製造業行業分類的30多個大類中,已有半數以上行業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一,但是製造業總體水準還比較低,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十分迫切,提升空間很大。必須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合理引導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全面提升製造業的水準和競爭力,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二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有所作為,儘快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需求潛力,但由於長期發展滯後,服務業對拉動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帶動消費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要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把發展服務業與擴大城鄉居民消費有機結合起來,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使服務業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建議》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主要是: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這裡,我重點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進一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在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地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重在扭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增強發展的協調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推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二是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完整戰略格局。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謀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抓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三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加強城鎮化管理。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必須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一要完善城市化佈局和形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要重視和解決城鎮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功能區過於集中、人口增長過快、土地佔用過多、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二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要注重從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三要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住房問題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形成合理的社會預期和有效的調控體系。要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合理引導住房需求,抑制投機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五)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議》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包括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這裡,我就兩個問題作點說明。一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力度,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去年,中央提出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並決定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建議》提出“十二五”規劃綱要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並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這些都是根據我國國情採取的主動行動。我們要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二是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保證。近幾年我國重特大自然災害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失。這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環境惡化不僅影響發展,而且威脅到人類生存。我們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建議》明確提出了以防洪和防治地質災害為重點的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要求推進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我們必須以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這些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