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亞運會規模越來越大 引發劇烈爭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5 21:30:46  


有些地域性比較強的項目,確實需要亞運舞臺纔有擴大影響的機會。
 
  非奧項目需要亞運舞台

  本屆亞運會所設14個非奧項目中,既有在東亞較為普及的圍棋,也有風靡南亞的板球和卡巴迪,還有在東南亞盛行的龍舟和藤球。艾哈邁德表示,因為亞運會上這些項目的存在,使得亞洲數以百萬計投身於這些運動的青年人,有機會代表自己的國家和地區參加世界綜合性運動會。

  日本武術運動員來崎大佑就是其中一位。對他來說,亞運會是他唯一有可能代表日本隊參加世界綜合性運動會的機會。他在獲得本屆亞運會男子長拳亞軍後說:“我是一個業餘選手,上屆亞運會只排第11名,當時我覺得自己排名太低,要更加努力。本屆亞運會我獲得了銀牌,我非常高興,因為我的成績提高了,對日本人民關注這項運動有幫助,它有利於擴大武術在日本的影響,繁榮這項運動。”

  和武術一樣,藤球、卡巴迪等非奧項目,有了亞運會這個展示舞台,普及和推廣工作取得了“事辦功倍”的效果。卡巴迪自1990年進入亞運會後,經過連續5屆的熏陶,參賽隊伍已從最初的6支擴充到本屆的10支。卡巴迪不再是南亞諸國的“專利”,東亞有韓國、日本和中華台北,西亞有伊朗,這個類似於“老鷹捉小雞”遊戲正逐漸被亞洲廣泛接受。

  回顧歷史,任何一個奧運項目都是從某一個國家興起而逐漸走向世界的。跆拳道原本只是韓國的“國技”,但經過韓國人堅持不懈的推廣,最終成功躋身奧運會。現今在奧運會嚴格控制賽事規模的大背景下,亞運會在設項上就應該更亞洲化一點,給亞洲的非奧項目更多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