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適度寬鬆”轉“穩健” 中國改變貨幣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3 15:46:17  


中國貨幣政策基調出現重大轉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向外界釋放出重要信息:2011年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新華社報道,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鬆”調整為“穩健”,這是中國貨幣政策基調的重大轉變。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基調的轉變,是中國決策層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科學應對,最終將有利於中國經濟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

  “當前國內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同時外部流動性氾濫、國內通脹預期居高不下,貨幣政策已經到了回歸穩健的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有利於保證中國經濟更加持續發展。

  “過去兩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常之舉’,此時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應及時退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為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在2008年11月中國提出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助推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率先反彈,迅速企穩回升。

  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而最新公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11月PMI達55.2%,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已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上漲。中國經濟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開啟,全球流動性氾濫,輸入性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國內物價上漲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4.4%,創出25個月來新高。

  “在經濟形勢出現向好變化後,現在更需要關注物價上漲的風險。”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此時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可以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通過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投放,達到穩定物價的目的。

  事實上,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央行加強了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先後通過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續的公開市場操作,適度控制貨幣信貸投放力度,對經濟運行的貨幣環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調。

  接受採訪的專家還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更為穩定的貨幣環境,長遠來看,更加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張禮卿認為,在貨幣過於充裕的環境下,企業不會主動進行結構調整,只有當貨幣環境回歸常態、資金價格保持在一定水準後,企業才會有動力進行技術創新,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才會加快。

  專家指出,與“適度寬鬆”相比,“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種在多目標下保持平衡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緊縮,並且可隨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微調。

  歷史資料顯示,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嚴峻的通縮壓力,中國開啟穩健的貨幣政策。2003年之後,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曾不斷微調。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提出,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在抑制通脹的同時,中國還面臨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因此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後,財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適度的擴張,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與貨幣政策“一松一穩”搭配發力,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