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簡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18 00:41:48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形勢比人強。
  中評社╱題:簡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作者:楊立憲(北京),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如何向選民證明自己是一個理性負責有擔當的政黨,有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重新執政不會使兩岸關係陷入倒退緊張,成為擺在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中央面前的一道必答的難題,越接近高層級選舉,要求就越高,考驗就越嚴苛。

  ‧民進黨某些人對大陸對台政策的資訊掌握不足、理解有偏,把大陸“以民為本”、盡最大努力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的政策誤解成“一中原則有彈性”、“政治前提非絕對”。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的靈活性是建立在原則堅定基礎上的,只要不違反“一中原則”,甚麼都好說都好辦,這與容忍“台獨”是兩回事。

  ‧民進黨把執政時處理兩岸關係的失敗歸結為經驗缺乏、策略運用不當等操作層面上的原因,誤以為一旦重新執政,只要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在策略運用上更加小心,就可避免重蹈覆轍,這根本是導果為因!

  ‧但顯而易見,這些新說法和新做法仍然受制於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仍然不能正視兩岸關係的歷史與現實,對大陸對台政策充滿誤解,對重新執政盲目自信,對未來充滿僥倖,充其量只是在技術操作層面上做些策略調整,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藍綠兩大陣營之間尖銳的“國家認同”矛盾,也無法解決“紅綠”(民進黨與大陸)之間尖銳的“統獨”對抗。

  去年以來,民進黨在蔡英文的帶領下,連續取得大小7場選戰的勝利,黨內士氣大振,奪取今年底5都選戰乃至2012年重新執政的信心大增,輿論呼籲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壓力隨之增大。今年以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展現一些新的說法和做法,但總的來看,屬於策略層面的技戰術調整,其“台獨”本性依舊,反映了該黨在兩岸關係上仍有許多認識誤區,抱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台獨”路線限制了民進黨的思考與作為,是民進黨邁向重新執政路上最大的罩門。

  民進黨兩岸政策新動向

  今年以來,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表現出一些新說法和新做法,表現在:

  元旦,蔡英文在《自由時報》上致信民進黨,聲稱要“做一個公開、透明、清楚、稱職的反對黨,用理性、務實、穩健、有效率的路線來重新取得人民的信任。”

  3月,蔡英文同意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就ECFA議題舉行“雙英辯”,聲稱:“ECFA是重大議題,作為負責任的政黨,兩黨負責人‘終須做一場辯論’”,“ECFA牽涉到台灣的長遠發展,朝野都必須嚴肅面對”。(注1)4月25日“雙英辯”如期舉行,獲得台灣民意高度重視,輿論認為這場辯論“開啟台灣朝野兩黨主席理性辯論的開始,值得給予高度肯定”。(注2)

  4、5月間,蔡英文在不同場合提到,“如果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岸政策將更穩定、有一致性,也是民眾可以預期的。”“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溝通,傳達台灣人民的觀點。”(注3)

  6月,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聲稱,已委託民間的智庫與學者“規劃設計一套兩岸交流與對話的平台,未來將透過這個平台與大陸進行對話與交流”。(注4)

  7月,民進黨明顯調整對ECFA的態度,由全面反對、“準備十年抗戰”轉為“支持完整配套後再簽”、“不以ECFA作為五都選戰主軸”。楊秋興、許添財、蘇煥智、陳菊等民進黨籍南部縣市領導人,均表示“不反對”或“有條件支持簽署ECFA”。8月17日,台“立法院”在民進黨團成員最後關頭棄守情況下二讀通過ECFA。

  8月,由蔡英文領導起草、旨在“檢視台灣現況及未來趨勢,並反思過去作法,最後確立黨的價值及未來路線,展現民進黨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注5)的“十年政綱”初稿完成,民進黨中常會通過“十年政綱”中的“多元族群篇”,強調“戰後大陸移民不應再被視為外來他者”。政綱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因內容敏感延遲公佈(先是說928黨慶日公佈,後又說5都選後公佈,現又說留待明年產生黨籍“總統”候選人公佈)。蔡英文聲稱,“台灣的歷史記憶、民主政治、自由生活方式,由最早的少數民族、過去幾世紀的閩客移民、及戰後的大陸移民所共同形成的;沒有一個族群可以宣稱獨尊,每個族群都有平等的權利與責任。”(注6)

  9月,蔡英文接受《蘋果日報》專訪稱:兩岸最重要的是穩定,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將會延續前朝政策,不會“橫柴入灶”(台語,意指蠻幹)。(注7)

  從去年開始,民進黨籍地方首長登陸考察農業、推銷水果,以及民進黨員以個人名義登陸從事學術交流考察等活動增多。黨籍縣市長如楊秋興、蘇煥智、蘇治芬、陳菊等人均先後赴大陸考察或推銷產品,有些人甚至不止一次登陸。

  變化的背景因素

  顯而易見,較之前年與去年的表現,今年以來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有所調整和變化,即由以往“逢中必反”、挑撥族群矛盾和“愛台、賣台”爭論、動輒給藍營人士亂扣帽子,多了些許理性、務實的成分,並開始思考如何與大陸打交道增進溝通瞭解。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與馬英九當局大陸政策獲得主流民意支持有關。馬英九主政以來,兩岸關係獲得大突破大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熱絡,台海局勢趨於穩定,不僅給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台灣經濟注入活水,給台灣民眾帶來實惠,也使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交往得以穩定並有所拓展,馬的大陸政策贏得多數台灣民眾的肯定。在馬英九上台2周年之際,蘋果日報、聯合報、旺旺、中時等台灣多家民調資料顯示,馬當局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表現獲得最多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若“逢馬必反”、逆向操作,很難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持。(注8)

  其次,與大陸實行“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對台政策新思維深入民心有關。近年來,隨著大陸綜合國力提升,以及大陸對台情瞭解日益加深,對台政策力求“站在全民族高度”、“以民為本”,日趨冷靜務實自信,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和台灣民意的認同。ECFA早收清單明顯惠及台灣“三中”民眾,令民進黨的危言聳聽不攻自破,改變了南部許多地方綠營民眾對ECFA的態度,並據此調整自己的產業佈局;民進黨執政的南部縣市首長楊秋興、許添財、蘇煥智、蘇治芬等人先後表示“有條件支持ECFA”,楊、許、蘇(煥智)等人還拒絕參加民進黨組織的反ECFA大遊行,這對以“台獨”意識形態掛帥、“逢中必反”的民進黨大陸政策形成極大的壓力。

  最後,與民進黨對第三次政黨輪替期望值升高、希望拓寬選民基礎有關。近兩年來,蔡英文領導民進黨奪得大小7場選戰勝利,支持者士氣大振,不僅蔡在黨內及綠營內部的領導地位得以鞏固,也增加了黨內奪取5都選舉勝利及爭取2012年重新執政的信心。但與此同時,兩岸交流的大氣候已經成形,擴大兩岸交流已成台灣主流民意共識,在新形勢下民進黨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加入交流的大潮,一是繼續搞自閉,因為追隨交流大潮不符合“台獨”理念,不利於推動“台獨”,但自閉下去民進黨將與台灣主流社會脫節,距離重新執政目標只能越來越遠,這對以重新執政不優先考量的民進黨自然也是不利的。在此背景之下,民進黨內部興起檢討聲浪,尤其是站在基層第一線的黨籍執政縣市長們,均希望黨中央能夠在兩岸關係策略上有所調整,以爭取中間選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