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利比亞戰事與美國巧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9 00:43:36  


美國決定不再派戰機參與空襲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從戰事中脫身。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研究員袁鵬的文章說,美國時間4月4日上午,奧巴馬正式對外宣布將謀求連任美國總統。就在同一天,美國決定不再派戰機參與空襲利比亞的軍事行動,這是繼此前將軍事行動指揮權移交北約後美國的又一“脫身”之舉。看來,奧巴馬不想以捲入另一場戰爭的形象參與2012年總統大選的行列,這也可視為其“巧實力”戰略理念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作為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首位在任期間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多次公開承諾不對穆斯林開戰的奧巴馬,本不情願在伊、阿戰事未了,國內經濟形勢剛見起色的情況下捲入又一場同伊斯蘭的戰爭,遑論內閣成員意見分歧,戰略界多反對之聲。但是前有法、英盟國打頭陣,後有“人權高於主權”的所謂道德緊箍咒,身為“自由世界領袖”的美國容不得落後,只得運用“巧實力”,首次以“非領導”角色參與軍事打擊。實際上這場利比亞戰事仍然是美國坐“中軍帳”來領導。

  奧巴馬深知此舉將招致國內一批重量級人士的批評,經過左右權衡,終於在開戰十天後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演講,以“聯合國授權、阿拉伯同意、非領導角色、多邊行動、不出動地面部隊”等等理由,歷陳軍事行動的必要性、正確性與合法性,以最大限度降低國內批評、國際壓力,體現關鍵時刻美特殊分量,並有意凸顯與單邊色彩濃厚的布什主義質的不同。還有一層不便明言的心思,那就是,以“配角”身份在利比亞實驗這種“新形式介入”,正是以 “巧實力”為核心內容的“奧巴馬主義”的本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