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學者:列寧活在21世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1 00:13:55  


 
  第一,要客觀地評價列寧,儘管無法完全做到客觀,但要將列寧放到俄國革命的歷史中去評價。蘇聯時期包括現在一些知識分子對列寧的評價深受斯大林的影響。是斯大林將列寧變成在恩格斯之後的第三代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本人從未這樣定義過。列寧作為理論家而言,他並不比普列漢諾夫、葛蘭西、盧卡奇等人更為重要,但列寧之所以更為著名,那是因為他領導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創建了一個現在已經不複存在的國家。

  第二,近代以來,俄國有三次革命運動的浪潮:第一次是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第二次是“民粹派運動”;第三次是“十月革命”。列寧是第三次俄國革命的產物。這三次革命運動浪潮出現的原因都不是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在俄國始終存在的是專制的問題,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問題,資本主義是不能僅通過革命的手段來戰勝的。列寧晚年意識到,通過政治革命可以奪取政權,但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文化革命。

  第三,列寧被認為是無產階級領袖,但是,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民族階級在俄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形成,在俄國存在的只是無產階級政黨。列寧代表的是俄國知識分子,而俄國知識分子具有兩大特點:其一,盲目追求最高的社會理想;其二,缺少根基,他們所追求的社會理想都是借鑒西方的。

  第四,應該根據實際對馬克思主義做一些修正。譬如,工人並不是一個階級而是一個職業;重要的生產力不是工人而是知識;在一些發達國家,工人不再幻想制度的變更,也沒有出現無產階級的團結。再如,20世紀的歷史表明,革命是落後國家的必然宿命,民主發達的國家是不會美化革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