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在中評社北京辦事處會議室召開 |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不久前在中評社北京辦事處會議室召開座談會,邀請外交學院當代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張歷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政治研究室主任王屏博士,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高祖貴博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珊博士,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劉世剛與會。座談會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郭震遠主持,與會者就日本經歷大地震、大海嘯、大核災難之後可能出現的變化,以及中日關係的走向,各自給出了精辟的見解。《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以《重災後的日本與未來中日關係走向》為題,詳細發表了與會者的發言,文章內容如下:
開場白
郭震遠:中國評論請一些專家過來對熱點問題進行座談,發表各自的高見。第一次是周邊安全形勢的回顧與展望。今天召開這個會,大家都很清楚,日本這一次災難,應該說確實是罕見的,9級地震,然後是大海嘯,接著又來了一個核污染、核洩漏,這個現在已經成了最主要的問題了。說實話,地震、海嘯都是暫時的,過去就過去了,這個核洩漏恐怕就很嚴重,而且對人的心理,對社會的衝擊,我認為超過了9級地震,也超過了大海嘯。現在來看,兩個月了,這一次嚴重災難的後續影響我感覺表現的越來越充分。這兩個月我沒去過日本,但是在北京和各方面的日本朋友,有一些接觸,我感覺對日本國民心理的衝擊真是很嚴重。有朋友甚至認為,十年都不一定能恢復過來。我覺得說十年可能是太嚴重了,但是肯定來講,不是短期能改變的。不僅僅是指經濟本身,是對整個國民的心理,對整個日本社會,然後反映到它的政策。所以我們開這樣一個論壇,題目就叫“重災後的日本與未來中日關係走向”,首先是直接的重災對日本的衝擊和長遠影響,我們很強調這個長遠影響;然後是災後日本內政外交政策的調整動向,這個當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最後落腳點是落到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我們關注這個問題,必然要關注到這一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