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石化為何遭遇掙錢越多越挨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9 09:45:19  


 
  國內一位不願具名的油品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儘管中石化上百億的利潤與在國內任何一個普通企業相比都算是巨無霸,但與其自身上萬億營業收入相比,它的賺錢能力還相差很多,與一些國際石油巨頭具體相比,更加遜色。這是這麼多年來中石化的股價一直上不去的重要原因。”除了成本,每次國內成品油漲價究竟該漲多少錢,石油公司的利潤該是多少也是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國內大宗商品咨詢機構易貿信息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定價機制的透明,關鍵就是石油公司的煉油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潤究竟是多少。如果不說清楚老百姓是否應該要支付這樣的成本,就很難解決爭議。

  “亦官亦商”的角色衝突

  對於外界一直不解的煉油補貼問題,今年4月,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天價酒”事件說明會上主動談起了這個問題。他指出,現在大家所提的補貼,其實並不是補貼,而是因為油價不到位,政府給予中石化的一種退稅返還政策。他表示,按照目前的政策,國家並不給中石化投入一分錢,公司的後續發展必須要完全靠自己從市場上掙出來。中石化的一位管理人士對記者表示,其實這些錢並不是補貼中石化了,而是通過中石化補貼給了開車族和用油的人,“政府不可能給每個來加油的人發點錢,那樣的話,農民還不幹了呢?”對於這樣的解釋,公眾仍有很多不解,作為國有企業,掌控著大多數的石油以及市場資源,為什麼就不能為全民股東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

  文章稱,有學者認為,中石化的“糾結”體現出的矛盾恰恰是同樣是國有企業同時又是上市公司,這二者角色和定位的衝突。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中石化希望利潤最大化,國內油價要上調,但作為國有企業又要承擔社會責任,國內油價又不能隨意上調。這種“亦官亦商”的身份決定了這些壟斷企業既有政府的角色,也有企業的角色。在特定的外部條件下,這兩種角色很可能會發生衝突甚至錯位。例如,一方面因為要體現社會責任,可能會在煉油虧損的情況下,保證油品的供應。但另一方面可能為了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青睞,維持股價,往往迫使政府保持甚至加強自己的壟斷地位以獲取壟斷利潤,消除競爭,這對於消費者而言又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