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理論與實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1 00:32:13  


王毅: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因為國共兩岸就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達成了共識。
  中評社╱題:“理論與實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論” 作者:王貞威(長春),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六點建議,第一點就是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他說,這有利於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於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注1)“胡六點”的提出進一步豐富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體系,為新時期對台工作提供思想指導。

  在兩岸關係進入新時期後,無論是在理論建構還是在政策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形式與內容都極大地豐富。本文以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維度,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嘗試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出一些新想法,以期進一步豐富兩岸關係發展理論,不當之處煩請專家指正。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境界--合作雙贏

  1945年,二戰結束,同盟國戰勝軸心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回歸中國,重新納入中國發展與建設的軌道上來。六十年來,尤其是近三十年的建設中國大陸已經逐漸摸索出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台灣也走出有自己鮮明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但民本思想,追求人民的幸福,是兩岸發展的共同歸宿點,也是執政者執政的根本目的。兩岸已由“霍布斯文化”的戰爭與敵對走向“洛克文化”的競爭與合作,未來還將逐漸走向友好互助的“康得文化”之共同體發展之路。“合作、互助”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最終樣態。合作雙贏已成為兩岸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兩岸關係面臨發展的歷史機遇,共同參與推動中國崛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在要求。

  六十年的兩岸關係史,其實就是兩岸不斷探索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台灣的參與一直是中國崛起的重要因素,台灣經驗本身豐富了中國發展模式的內涵。回顧歷史,筆者把1949年之後兩岸實踐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兩岸相互隔絕的背景下,台灣先是進行了“土地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農業生產,為大規模工業化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台灣當局開始了以“十大工程”建設為代表的工業化之路,調整產業結構,承接西方的產業轉移,迅速崛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實踐中國崛起的台灣路徑。大陸則以另一種方式在艱難的探索。這一階段,筆者稱為兩岸獨自探索中國崛起模式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大陸改革開放後,進入歷史發展的新時期。1987年,台灣當局面對新形勢,開放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旅遊。由此台灣的人員、資金由少到多,不斷的湧入大陸,隨之而來的是新技術與更完善的管理制度,為大陸的改革開放提供了資金與技術支持,大陸也採取一些列措施,支持與保護台商投資興業。這一時期,台灣為大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階段,是台灣民間積極參與大陸的中國崛起實踐的階段。

  第三個階段:2005年,國共兩黨實現關係正常化,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兩岸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商談,並簽署十五項協議,達成兩項共識,實現了三通,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現了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兩岸在經濟、社會各領域都進入了加速融合的新時期。開啟了兩岸大交流、大開放、大發展的新時期。台灣執政當局也積極地參與到這一偉大進程之中,擴大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參與主體。兩岸開始邁入共同攜手、共同參與來實踐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階段。

  由歷史進展可窺兩岸關係已進入發展的新境界。兩岸開啟了以“合作雙贏”為指導思想的融合期。當前,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流,更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兩岸共同參與中國崛起的偉大進程,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兩岸人民的雙贏與共同發展,這是新時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求同存異之“九二共識”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出席“後ECFA兩岸產業合作論壇”時表示,一個中國始終是大陸的基本立場,當年兩會透過談判與互換信函,台灣也是主張一個中國的“憲法”,現行“憲法”包括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因此兩岸都同意,各自用口頭表述的方式來表達“一個中國”的內涵,對“中華民國”而言,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對大陸而言,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丙坤認為,兩岸對一中問題各自表述的真正意義,就是擱置爭議,把爭議擺在一邊,認真推動經貿關係。(注2)

  相隔僅兩天,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會見中國國民黨青工總會大陸訪問團時也表示,兩岸關係之所以呈現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因為國共兩岸就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達成了共識。一是雙方都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行徑,反對“台獨”就是反對分裂國土,就是維護台海和平,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和整體利益;二是雙方都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儘管雙方對一個中國政治意涵的認識有所不同,但可以求同存異,求同存異正是“九二共識”的精髓所在;三是雙方都同意積極務實地不斷推進兩岸協商交流,加強各領域合作,並為此確立了“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有效途徑。(注3)

  作為兩岸交往基礎的“九二共識”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不容否認,兩岸關係的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這一共識。2005年,國共兩黨在聯合新聞公報中明確表示共同體認: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2008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九二共識”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兩岸關係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實現了巨大的發展。這一模糊性共識,為兩岸交流談判奠定了基礎,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

  在新時期,兩岸應逐步由“一中各表”走向“一中同表”(也有稱“一中共表”)。《中國評論》2011年2月號發表黃閩先生的《“一中共表”是未來兩岸政治互信的新坐標》一文,該文詳細闡述了“一中共表”的內涵與意義。(注4)“一中同表”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新的更穩固的基礎。筆者以為,“一中同表”從程度上來講有高低階兩個層次的內涵。低階內涵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高階內涵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終極指向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國家的完全統一,兩岸人民共同締造一個未來的統一的中國。這是未來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

  總之,現階段,“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根本基石,不可動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