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三大作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3 00:33:32  


紅十字組織是兩岸交流的先驅力量
  中評社╱題: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三大作用 作者:劉國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自2008年5月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下已達成15項協議,兩岸關係進入到和平發展新階段。兩岸紅十字組織的交流合作已走過了20多年的歷史,回顧這段歷史和展望兩岸關係的未來,我們注意到,兩岸紅十字組織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三個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大家敬佩。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先鋒作用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呼籲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提出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實現祖國統一,大陸對台政策進入到和平統一時期。在此背景下,80年代中後期兩岸間離散家庭親人團聚的願望日趨強烈。1987年台灣島內興起了轟轟烈烈的“返鄉探親”運動,促使台灣當局放棄禁錮政策,允許在台大陸老兵返鄉探親。幫助兩岸離散家人尋親團聚成為當時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兩岸紅十字組織於1988年開始受理辦理兩岸間的尋人轉信工作,這是在兩岸隔絕39年來兩岸紅十字組織率先衝破障礙為兩岸離散親屬搭起的溝通與聯繫的橋樑。自此至今,兩岸紅十字組織共轉寄了300多萬封信,辦理了超過10萬件的尋人個案,其中有4萬多個案尋人找到了離散親屬,其影響廣泛。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交流交往中的先鋒作用還表現在為兩岸制度化協商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上。1990年9月12日,為解決兩岸遣返私渡人員、刑事犯、刑事嫌疑犯問題,兩岸紅十字組織代表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民間團體受權簽訂的第一個書面協定,為維護兩岸交流健康發展和兩岸人民權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金門協定》簽訂後的近20年間,兩岸警方加強交流合作,聯繫管道暢通,運作有效。至2009年年中,兩岸共遣返私渡人員3.9萬多人,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近180人。2009年4月26日海協會與海基會簽署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定》,構建起兩岸司法互助的合作機制,而這一協議的達成,正是因為有兩岸《金門協議》及此後兩岸按照該協議所作的制度化聯繫和有效運作為基礎的。因而說,《金門協議》首開兩岸制度化協商先例,其影響深遠。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災後重建中的龍頭作用

  早在1999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發生後,大陸紅十字會立即表達派人赴台開展救助、提供救災物資的願望,隨後大陸紅十字會通過台灣紅十字組織捐贈了約332萬美元用於震後救助。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益突出。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天氣氣候變化規律被打亂,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近幾年來兩岸紅十字組織不斷加強合作,在應對災害、為兩岸民眾提供人道救助等做出了積極有效的貢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台灣紅十字組織緊急派遣搜救隊和醫療隊參與受災地區的人道及醫療服務,第一時間向災區運送大批救災物資,並將募集到的社會捐款16億元新台幣用於救災,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為川、甘、陝三省87個重建項目提供支援。

  2009年8月8日台灣中南部地區遭受“莫拉克”強颱風襲擊,損失嚴重。在台灣紅十字組織協助下,大陸紅十字會將彙集到的大陸民眾愛心捐款1.2億元人民幣,用於修建吊橋、災區民眾永久住房、學校校舍等專案。

  2010年4月和8月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台灣紅十字組織向大陸紅十字會提供各10萬美元緊急救災款,此外還先後捐贈78.7和46萬美元用於災後重建項目。

  由於兩岸紅十字組織的積極協助,兩岸民眾的相互愛心得到更真切的表達,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有了更深的體會。兩岸民眾的心靈是相通,面對地震、風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頻發,兩岸紅十字組織加強協調合作,使兩岸同胞來往熱絡,心靠得更近。在災害頻發的當今年代,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民眾抵禦災害、度過危難之時仍將發揮龍頭作用,並將持續不斷地為兩岸民眾搭建愛心之橋。兩岸紅十字組織合作的加強,能讓更多的兩岸民眾在相互救助與關懷中建立更深的情感。

  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時代作用

  2008年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關係進入到和平發展軌道,兩岸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歷史新機遇期。在眾多的交流合作中,尤以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最為重要和引人注目。

  一百多年來兩岸人民聚少離多,加之由於李登輝和陳水扁在主政時期的政治操弄,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認同感逐步下降。所幸2008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逐漸形成,兩岸各界交流交往範圍不斷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十分活躍。2009年5月中旬在福建召開首屆海峽論壇,其主題是“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突出了民間性、廣泛性、社會性、參與性。3年多來,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單以兩岸人員往來為例,2008至2010年,台胞來大陸的人數分別約為436.8、448.4、514.1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人數分別約為27.9、93.6、166.2萬人次,增幅顯著。另據台灣一資料顯示,除了自然災害的議題外,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網站所列舉的3245個台灣基金會,以及1128個台灣社會團體,至少有超過295家與大陸民間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可以說,兩岸民間互動已向更廣、更深的層次發展。兩岸民間交流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沒有兩岸民間的參與,無論是兩岸經貿,還是兩岸其他方面的交流都將蒼白無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失去生命力。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今天,我們應鼓勵兩岸民間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加深兩岸民眾對兩岸關係重要性的認識,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在兩岸各項交流合作更為擴大和深化的時代大潮下,兩岸紅十字組織的作用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得以加強。一方面,兩岸民間組織交流的擴大和深化使兩岸紅十字組織的活動舞台更大、發揮影響力的地域更廣;另一方面,兩岸紅十字組織作為很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仍會在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中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相信通過擴大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以及兩岸紅十字組織所發揮的積極的時代作用,兩岸民眾將會進一步增進瞭解、消除誤會、凝聚共識,並將有助於進一步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

  回顧和展望兩岸紅十字組織的交流合作,我們認為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關係中所發揮的先驅作用、龍頭作用和時代作用是顯著的。除了加強應急、救災等合作外,今後兩紅十字組織還需增進相互瞭解,相互學習借鑒對方的先進經驗,探討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雙方的合作管道,使兩岸紅十字組織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相信,在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今天,兩岸紅十字組織仍將會在兩岸交流合作中成為重要的中堅力量,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8月號,總第164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