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南左鎮化石館 訴說史前萬年台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6 00:29:15  


台南市左鎮區的菜寮溪化石館,訴說著史前台灣的故事。(中評社 王秋薇攝)
  中評社台南9月16日電(記者 王秋薇)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僅約400年,台南府城是台灣最具歷史的都市,但從考古領域來說,位於台南市左鎮區的菜寮溪化石館,則訴說著史前萬年的台灣故事與脈動。

  位於台南市左鎮區的菜寮溪化石館,陳列著近半世紀左鎮地區重要的化石挖掘成果。左鎮區內的菜寮溪流域,因其地層組成特殊,每逢豪雨沖刷過後,都能在河床上發現大量生物化石,台灣的史前歷史,也在河床上找到了可以回溯萬年的蛛絲馬跡。

  1931年起,日籍學者早坂一郎首度在菜寮溪上發現鹿角、骨頭化石,也開因此啟了菜寮溪化石的挖掘歷史。

  1970年初,考古學家在菜寮溪河床中發現人類頭骨及大臼齒化石,其中三塊頭骨經檢測後,研判其年代已有2-3萬年與中國的山頂洞人的年代一致,這是化石挖掘以來最令人振奮的成果,也是台灣史前人類研究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爾後這些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化石”。

  除了左鎮人的頭骨外,考古學家後來又在菜寮溪河床上發現一隻幾近完整、距今90至45萬年前犀牛化石,並於1974年進行化石復原,拼湊出犀牛的原型。為紀念日籍學者早坂一郎對菜寮溪化石的貢獻,從而將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中國犀牛”。

  早坂犀牛原為中國南方的種類,何以台灣在發現其化石,引發諸多學者的討論。學者認為化石證明了在第四紀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曾發生“陸化”現象,因此早坂犀牛才會從中國遷移至台灣。

  在多年的挖掘工作後,1981年,當時的台南縣政府年正式成立菜寮溪化石館,除展示多年挖掘的成果外,也發揮了博物館的功能,增進民眾對台灣史前歷史的認知,見證菜寮溪化石挖掘的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