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俞新天晤中評社:文化認同需要破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0-27 00:38:31


上海台灣研究所懸挂著汪老的題字。(中評社記者梁棟攝)
 
  正如我剛才所提到的,我們要有一個中華文化的認同,要對中華文化現代化的提升,對中華文化的定位以及價值觀的構建等等,現在才剛剛開始討論,不可能一步到位。剛剛破了題,裡面的問題還多得不得了。台灣方面之所以一直不願意簽定文化協議,他們是有自己的擔心的。他們會認為,我們是要用文化把他們統合起來。其實文化上,從來都不是用冷戰思維的零和遊戲,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文化從來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問題,而是互相整合,互相增加,互相提升的問題。現在台灣方面還不這麼想,所以現在的時機還是有難度的。

  台灣方面提出了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其實“文藝復興”的這個提出我是有保留意見的。“文藝復興”是沒有外來的壓力的,是內在的動力所產生出來的。現在所有的文化復興都存在著西方文化的壓力、比較和促動。我覺得用“文化復興”更恰當的,大家還可以再討論。馬英九曾提出過復興中華文化,各方面的人士也提到了中華文化。但是雙方談到的一些內容還是有很大的落差的,大家還要用更多的討論。首先是精英界、知識界要形成一種主流共識,然後促使雙方的決策界可以有更多的主流共識,進一點引導民眾的主流共識。當然多元化的社會總會有人不同意,但沒關係,要用主流共識。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先易後難,要循序漸進。

  問:兩岸如何共同復興中華文化?在統一進程中如何發揮中華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俞新天:共同復興中華文化,首先要從器物層次著手,開拓一些文化產業,發展到全世界。現在台灣的文化產業還是做得不錯,有很多創意,在國際上打開了出路。這次我去福建,看了天福石雕園和兩岸農民創業園區,天福石雕園也就是天福茗茶,這位企業家的創意我就覺得非常好。他就是從做茶廠開始,做到營銷再做到文化旅遊,整個變成了產業鏈,這就叫文化產業。這就是兩岸聯手,地方沒有支持的話他不可能做。這之外還有飲食或者像《臥虎藏龍》這部片子,雖然是李安導演的,但是它是兩岸四地包括海外華人一起來製作的,如果不是大家合作的話,做不出這麼好的片子來。兩岸還可以共同展出一些文物,兩岸的學術研究就更不用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