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2年間全國農村小學數量減少過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4 11:11:39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電/2011年,是教育報道相對不那麼扎眼的一年。我們應當慶幸這種不扎眼。因為,與前幾年相比,中小學雖然也有孩子輟學,但原因不會是交不起學雜費;貧困家庭孩子上大學仍要為學費發愁,但不會走投無路到選擇自殺;大學生仍在為擴招苦惱,但那種大規模的擴招行動已經成了明日黃花。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幾年,最棘手、最有爭議的教育話題,已經因為政策的調整和中央財政的支持,“高燒”的症狀大為緩解。然而,“高燒”雖退,“低燒”猶存。教育始終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利益,也因此為這個國家的億萬人所關注。

  我們梳理這一年的教育事件,希望留下這一年的教育生態記錄,尋找來日的“退燒”良方。或許,沒有新聞,對教育而言是最好的新聞。

  國務院關於撤點並校的條款經常被某些地方政府斷章取義地引用

  2011年,正是撤點並校走過的第10個年頭。然而,在這一年的最後兩個月,兩次校車事故讓撤點並校又置身於輿論的漩渦之中。

  12月12日,江蘇徐州豐縣首羨鎮發生一起運送小學生車輛側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學生死亡,11人受傷。

  另一次事故更為慘烈,11月16日,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小博士幼兒園一輛運送幼兒的校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 (其中幼兒19人)、43人受傷。當時,這輛核載人數為9人的面包車上,卻裝進去了64人。

  其實,這一年,還有更多的校車發生交通事故,只是沒有造成像上述那麼大的傷害,因此被零星地淹沒在了信息的海洋中。但每一起校車事故的背後,經常會浮現撤點並校這一根本原因。

  但校車事件還只是某些撤點並校帶來的一個悲劇,因為這一公共政策釀成的後果是非常多元的,且在這一年不時見諸媒體。

  撤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經有所行動,在2001年國務院出台一份名為《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文件後,“撤點並校”以狂風驟雨般的態勢橫掃了中國廣袤的農村,成為了地方政府教育布局調整的“一場狂歡”。

  該文件第十三條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農村小學和教學點要在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併,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布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學校布局調整要與危房改造、規範學制、城鎮化發展、移民搬遷等統籌規劃。調整後的校舍等資產要保證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在有需要又有條件的地方,可舉辦寄宿制學校。”

  對上述條款的完整引用非常有必要,因為事實上,這一條款經常被某些地方政府斷章取義地引用,從而導致強行撤並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地區在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時,把撤並當成了唯一的目的,上述的政策精髓及實施條件卻棄之不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