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喬良:中國要學會巧實力 打主動牌下先手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8 10:52:02  


 
  喬良:實際上現在中國已經一點點明白現行的國際遊戲規則,為了這點明白,我們用了30年時間,特別是最近10年,從炸館到今天,我們已經學會很多東西,但是還遠遠不夠。在應對海權爭端上,應該說我們還是被動的時候多。如果更主動些,很多問題就不應該惡化到今天這種地步。我們總是以為要少惹事,少出頭,其實少出頭只是少扛旗,不是說你要回避矛盾。

  海權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在於你要想出能夠產生“擠出效應”的辦法。要讓所有未經中國許可就參與進來分利的各國企業感到不安全。不讓它們很安全地在這裡獲利,就會產生擠出效應。要是獲利獲得很安全,它就不會出去。

  我們還要看到,對全世界所有風險投資者來說,與可能受到的威脅比起來,利益的誘惑影響更大。如果中國周邊的哪個國家遠交近攻,不跟中國做生意,吃虧的是誰呢?當然是它。因為中國今天已經成為亞太經濟發展雁陣的頭雁,中國經濟足以拉動周邊的所有國家。利益是現實的,所以說我們要充分利用中國的經濟能量,讓那些國家看到有利可圖而放棄與中國作對;哪個國家敢與中國作對,就讓它失去從中國獲利的機會。這些國家都不傻,它們都明白,美國經濟至今難以復甦,它們能從美國身上獲得什麼?打在白條上的安全承諾?就算它們瞄准了,等美國攆中國下車後,去當中國的替代國,當美國的加工廠,比如越南、印度都會這麼想,但它們做得到麼?就算它們做得到,美國人也等不起。等不起它們像中國這樣發展30年,建起整個基礎設施和全套的製造業,再來當美國的下家和加工廠。連喬布斯都懂得這個道理,知道他的蘋果離不開中國,離不開富士康。為什麼?因為富士康周圍一兩公里內,圍繞它的一整套產業鏈早就形成了。所以奧巴馬對喬布斯說你能不能把你的工廠遷回美國。喬布斯說,那請你給我同樣的一條產業鏈,這有可能嗎?沒可能。可是這一切中國全有。
   
  中國必須扛住

  《南風窗》:您前面講到,美國發動全球力量圍堵中國是因為擔心中國對他的霸權產生挑戰,問題是,不可以兩強並立麼?

  喬良:美國原來認為中國發展不了這麼快,專家們先是預測2050年中國GDP將超美國,後來又預測到2030年,現在預測到2016年。即使這種預測只是一種可能,也足以讓美國人感到恐慌。所以一定要延緩你前進的步伐,因為延緩你前進的步伐就是延緩他衰落的步伐。在它看來,這是一個翹翹板的關係。美國人認為兩強並立是不可能的,它跟全世界不玩多贏遊戲。霸權還有雙贏的麼?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將面對一個非常漫長的壓力瓶頸期,這期間就要越來越多地面對原來根本意想不到的麻煩,不能為逞一時之快,僅僅為圖痛快而去解決你面臨的問題。有時候不痛快也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別指望一個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會一帆風順。歷史上美國也有它不痛快的時候,美國在19世紀80年代GDP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卻處處受制於英國,美國人也沒辦法。美國才崛起了100多年,他們對自己崛起的歷史記憶猶新,完全知道怎麼對付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美國人在自己崛起的過程中真是充滿了戰略耐心,不張狂,甚至用孤立主義來解決問題。美國在崛起中最重要的經驗,就是決不讓自己跟大英帝國直接對抗,而是鼓動其他國家跟他對抗,然後讓自己順利登頂。這些都是大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南風窗》:有觀點講中國軍力遠遠滯後於我們海上、海外利益的擴展,海外利益的需求出現了,軍事保障的需求出現了,就要求海軍軍力跟上去。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海外利益的需求與軍事保障的需求具體何指?

  喬良:海軍是需要投入最多資源去發展的一個軍種,它有艦艇,水面的和水下的,還有飛機,海軍陸戰隊還有坦克和裝甲車,等於陸、空軍的東西它全有,要把它建設得非常強大需要相當巨大的資源投入。這不是一個中等以下的國家可以承受的。一個相對以陸路為主的國家,肯定更多地關注陸、空軍,只有當海洋權益變得迫切時,海軍建設才會提到議事日程。對中國來說,在海洋權益和海軍發展方面注定只能後發,因為我們發展得晚,我們曾在經濟已經發展時還要求軍隊要忍耐。但判斷軍隊的發展滯不滯後,主要還是看能否滿足國家利益的需求。比如說在近海作戰,中國現有的軍事能力實際上是基本夠用的,那就算不上滯後;但要到印度洋上去護航,那就有可能滯後。

  中國今天的海上利益,主要是指航道的通暢,海外利益是指資源的獲得和安全運輸。在這點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才剛剛開始對軍力有這種需求,就是必須靠軍隊去護航才能把一部分資源安全拿回來。比如說運油、運鐵礦石等。我們在參加亞丁灣海上護航之前,從不用派軍艦出去護航,因為海上通道是安全的,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人保證的。但是我們也給美國留下了“買路錢”。我們給美國交的“稅”很多—產品價格壓得很低,甚至政府補貼出口,再加上購買巨額的美國國債,這些都可以算是給美國人“繳稅”,所以說中國不是免費搭車。

  現在,當包括美國提供公共安全產品都不夠時,中國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類似需要軍隊去為國家經濟利益提供安全保護的,都屬於軍事保障。應該說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比較迫切了。

  《南風窗》: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內陸大國來說,海洋權益是不是一個全新方向或概念?

  喬良:肯定是。中國越來越變成一個資源和能源的進口大國,這是決定中國最後能否崛起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海洋權益上,現在我們才開始認真面對這個問題,而且是才發現問題真的很嚴重,然後發現不光是能力不逮,而且是思考能力不逮。比如說我們真正說清楚了沒有,我們要海洋幹什麼?有的人把它歸結為海上通道,有的人歸結為中國要走向大洋,有幾個能講清楚我們為什麼要走向大洋?海洋對你意味著什麼?安全!海洋是你的屏障,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是說這個地方有多重要,而是說不能讓這個地方成為蟻洞。美國200海裡以內,包括相當於專屬經濟區範圍內,你看到過一艘外國軍艦游弋麼?絕對不會有,頂多有來訪的軍艦,這就是一個大國讓自己的有形的安全邊界盡量地擴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