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南漁民世代保護南海更路簿 越南人很想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8 15:37:28  


 
  記者注意到,蘇承芬老人的性格內斂,提起自己的“職業生涯”,他異常得意。“在海上,我從未走錯過一步。”正是這種穩妥,他1985年領到了值得自豪一生、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1955年之前,潭門漁民可自由出入南海作業。那一年後,因為國內政治局勢,中國漁民被禁止涉足南沙捕撈,最遠只能到西沙。”說到這段歷史,蘇承芬攥著“更路簿”的雙手微微發抖。

  直到1980年後,事情才有了轉機。經濟放開,西沙的漁業資源枯竭,漁民渴望開發新的漁場,南沙是不二之選。經過多方陳情,1984年國家下撥經費開發南沙,農牧漁業部要求重新奔赴南沙探捕。但時隔30年,那些去過南沙的老船長所剩無幾,活著也都年事已高,無法再出海。最終在1985年,農牧漁業部在潭門數千漁民中選出了蘇承芬、周安國、鄧學潮、陳勝元、黃慶凱和吳祝茂等6人,帶領4條漁船開赴南沙探捕。“當時就知道,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捕撈,政治意義更加突出。”蘇承芬說,當時,他們還立下了軍令狀。

  菲律賓槍口下收獲肥美海參

  蘇承芬清楚地記得,當年那次出海安全措施異常嚴格:“每個上船的漁民都要審查出身,每條大船要帶著對講機,每隔一小時,就要匯報一次。”當時的西沙工委,包括國家各部委,對那裡的真實情況都不了解,上到國家下到漁民都公認此行實為一次“探途之旅”。

  記者注意到,一直到今天,去南沙捕撈依然奉行著當時的登記制度:要先到漁業協會開單,然後去邊防檢查站記錄在案,路過西沙的時候,還需要在西沙工委再蓋個章。“我的大船走在最前面,一共4條大船組成船隊。從西沙的浪花礁出發,走了兩天兩夜,到了南沙的奈羅穀礁。”蘇承芬回憶說,當時隊員共100多人,包括他在內,只有4人去過南沙,“當時我們抵達南沙的時候簡直大吃一驚……”蘇承芬說,那時,南沙島嶼中,最大的太平島被國民黨士兵占領。越南軍隊已經占據了20多個島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各自占領了幾個,而中國只占據一個。

  “那次探途中,遇見大量攜帶著槍支的菲律賓小漁船,也遇到越南幾千噸的軍艦載著士兵換防,還碰到了馬來西亞的石油探測船。最危險的一次,還有菲律賓漁船對我們開火。”蘇承芬還記得,“幸虧是晚上,我們趕緊把燈滅掉,摸黑開出礁盤外,那就是靠船長的經驗了。”儘管危險重重,可是,那次收獲也出乎意料,時隔近27年,說起這事,蘇承芬依然會開心地大笑:“撈起來的全部是海參,又肥又厚。菲律賓人和越南人都靠網捕,技術不如我們,這些海參在海底過了30年的安靜日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