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正亮:民進黨正輸掉“親美保台”戰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9 14:54:24  


 
  民進黨脫離現實:不接受韓美模式,如何搞定FTA?

  對司徒文來說,韓國經驗雖然慘痛,至少決策邏輯清楚,從盧武鉉到李明博,儘管互為對手,但朝野都支持韓美FTA,把FTA當做高於一切的戰略目標。換言之,不管是盧武鉉或李明博,都同意開放美牛不可避免,是簽署韓美FTA的必要條件,差別只在如何爭取更好的開放條件而已。

  但司徒文到台灣,卻碰到令他難以理解、深感溝通挫折、不知道如何打交道的民進黨。主因是民進黨反對美牛,卻又支持台美FTA,但依照韓美FTA模式,二者根本互相矛盾,除非民進黨認為台灣可以爭取到比韓國更好的談判條件。

  民進黨的想當然爾,顯然與國際現實完全脫節。首先談政治層面,韓國是美國的正式盟國,對美國的亞洲重要性僅次於日本,但台美之間並無邦交。最讓司徒文不解的是,民進黨既然不信任中國,及早簽署台美FTA,不正是平衡台灣過度親中的最重要手段?豈有為了反美牛,不惜讓台美FTA破局的道理?

  其次談經濟層面。台灣市場比韓國還小,美國對台美FTA並無太大誘因,再加上韓美FTA已經簽署在先,台韓出口產品又有高達75%重疊,台灣需要台美FTA的急迫性,明顯遠大於美國。台美雙方的談判條件如此懸殊,台灣憑什麼要求美國另外給予更好條件,不能比照韓美FTA模式?

  民進黨如此脫離現實,如此自以為是,讓司徒文深感挫折。據了解,美國總統奧巴馬原本以為台灣將在6月底搞定美牛,7月起便可啟動農業州的競選行程,誰知司徒文卻搞不定台灣,難以向奧巴馬交差。出乎意料的是,最大阻力竟然來自一向親美的民進黨,也難怪司徒文會激動到流下眼淚,痛批“美牛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鬥爭的人質”,並提醒“美國政治人物無法接受這種說法”。弦外之音,民進黨的美國政界友人,無法諒解這種自以為是的反對邏輯,司徒文一旦返國述職,恐怕也會向奧巴馬大吐苦水,狠狠數落一下民進黨。

  幫馬搭舞台:凸顯馬更親美,更懂FTA保台

  民進黨不顧一切反對美牛,即使可以短暫得分,但長期來看,卻是短多長空。畢竟美牛早晚仍將過關,台灣民眾的反美牛情緒,也會因為美牛並未引起明顯的健康危害,迅速降低抗拒情緒。但經此一役,美國與民進黨的信任關係,卻會大打折扣,因為美國將認定民進黨不了解國際現實,不清楚政策的優先順序,對台灣前途缺乏整體的戰略思考。

  民進黨不顧一切反對美牛,也相對凸顯出馬的親美立場。民進黨愈激進,就愈凸顯出馬更能和美國打交道,為了平衡依賴中國、訴諸FTA的全球經貿保台布局。經此一役,馬也得以摘掉長期難以拔除的親中標籤,往後民進黨如果批馬“親中賣台”,馬必將以民進黨“不惜讓台美FTA破局”回敬。

  事實上,馬最近刻意對兩岸降溫,已經逐步顯現出“親美制中”的戰略布局,例如反對兩岸共同介入南海,明顯附和美國立場;突然對兩岸投保協議增加人身保護要求,不惜造成投保協議擱淺;拒絕現任黨職或軍職的中方人員參與台北會談,反對台北會談討論“兩岸互信”和“認同”問題等等。更早之前,馬政府還高調反對平壇特區、吳伯雄在國共論壇突然提出“一國兩區”、吳敦義在博鰲論壇要求更多國際空間、馬拒絕在就職演說明確表述一中等等,都是刻意凸顯台灣的政治立場,讓中國大陸知難而退。

  不管是馬刻意降溫兩岸,或是全力護航美牛過關,都是為了爭取美國信任,畢竟美國對外簽署FTA,都帶有一定的戰略布局考量,馬必須向美國證明是可靠的盟友,美國才可能配合演出,讓台美FTA順利前進。

  換言之,馬連任後一再強調的歷史定位,恐怕並非外界想像的兩岸和平協議,更不是民進黨想當然爾、馬鶴齡留下的“化獨漸統”遺言。馬的歷史定位,恐怕更多是在打通台灣的經貿關節:洽簽各國FTA,及早追上韓國;啟動台美FTA談判,藉由“親美制中”,促成ECFA更多讓利,恐怕才是馬比較現實的歷史定位。

  政治上的最大錯誤,就是誤解對手,尤其是從相反方向誤解對手。民進黨的最大錯誤,就是陷入舊有的習慣性思考,繼續把馬想成“隨時都想親中賣台”,卻對馬迅速展開的“親美制中”布局毫無深究。這種輕忽現實、沉緬過去的慣性思維,隨著民進黨反美牛的激進戲碼繼續刺痛司徒文,隨著民進黨與台美FTA愈走愈遠,隨著馬愈來愈成為美國更樂於打交道的對象,民進黨原有的親美保台戰場,也將一步一步喪失。

  民進黨自以為贏了反美牛戰役,卻輸掉台美關係的整體戰爭;自以為馬走不出“親中”的兩岸原罪,卻看不見馬轉向“親美制中”的連任布局。因小失大,見樹不見林,勢將成為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大盲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