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羅斯漫漫入世路 啟始於戈爾巴喬夫時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8 17:49:57  


 
  俄羅斯入世後的得失

  俄羅斯入世後,WTO成員國的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98%。入世後俄總體關稅將從目前的10%下降到7.8%,其中工業品由9.5%下降到7.3%,農產品由 13.2%下降到10.8%。這對擴大外貿規模會產生積極影響。

  入世後將逼迫俄改善投資環境。俄羅斯投資環境惡劣在國際上是公認的,今後其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為了經濟現代化,需要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大量增加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能力的經濟部門和高新技術部門的投資。俄羅斯確定了國家經濟現代化與技術革新的優先方向,這涉及到醫療、信息、航天、電信、節能等領域,發展這些領域都要求有大量的資金。解決這些問題,俄羅斯學者認為有三種選擇:首先是優化預算支出;二是讓石油天然氣企業為代表的國家自然資源壟斷企業增加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三是調整稅收政策,減輕高新產業區的稅負。普京在這次競選過程中,提出以下四個途徑增加投資的資金來源:吸引民間私人投資;通過提高國內市場容量吸引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其吸引外資。在競選期間,他還提出引進外資要占俄GDP的25%宏大計劃。這一計劃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在WTO的規則下改善投資環境。

  入世後俄羅斯作為其成員國,對世貿規則的制定有了話語權,不再受西方國家的歧視。俄可迫使美國議會撤消“傑克遜——瓦尼克法案”,美國應給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這裡順便指出,俄入世後,中俄兩國有可能在WTO框架內進行有效的協調與合作,抵制西方壓力,維護轉型國家利益。

  正值俄入世不久之際,9月2日-9日在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開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這對於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加強與亞太國家經貿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俄羅斯經濟今後能否崛起,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到2020年能否成為世界5大經濟體,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東部地區的發展。如果東部地區長期落後,經濟結構不能調整,那麼俄羅斯均衡的區域發展政策就不能實現,亦不能保證俄羅斯的和諧發展。2009年5月21日,在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邊境地區合作會議上,時任總統的梅德韋傑夫在作總結時指出:“儘管發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機,但俄羅斯遠東與西伯利亞的重大項目不應該因此停下來。”

  第二,俄羅斯清楚地看到,世界經濟與貿易重點已日趨轉向亞太地區,俄羅斯必須做好準備,使其東部地區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普京在2000年11月10日談到俄羅斯的亞太政策時就指出:“我們任何時候也沒忘記,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位於亞洲。的確,應該誠實地說,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利用了這一優勢。我認為,我們同亞太國家一起從言論轉向行動去發展經濟、政治和其他聯繫的時刻到了。在今天的俄羅斯,這種可能性已完全具備了。”“在很短的時間里,亞太地區各國,首先是日本、中國、東盟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俄羅斯自然也不會置身於這裡所發生的進程之外。”他還說:“三年之前俄羅斯成了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國。這促進了我們的合作。”“我們準備同亞太地區的大國和小國合作,準備同經濟發達國家和剛剛起步的國家合作。”(參見《普京文集》(2002—200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198頁)應該看到,西伯利亞與遠東和亞太地區國家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很大。

  第三,俄羅斯加速開發與開放東部地區,是推動這一地區今後發展重大的、必不可少的步驟。這一地區的發展需要吸引大量外資、勞動力與技術裝備。俄羅斯國內與國際上一些有識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亞與遠東參與緊密的國際合作是不可避免的。

  對俄羅斯來說,從長遠來看,入世後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促進其提高經濟效益、競爭能力與市場化水平。俄入世對其經濟提速會產生影響,但短期內不會太大,亦不可能出現中國入世後的經濟奇跡。中國2001年入世後的十年,出口增長4倍,經濟規模從第全球第6位躍升為第2位,商品出口額每年增長20%,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增了5倍。這是因為中國入世的2001年,正值世界經濟繁榮期,而當今俄面臨世界經濟衰退期。從國內條件來說,中國有廣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廉價勞動力,為發展出口加工業提供了良好條件,這些俄羅斯都不具備的。俄入世後,容易受衝擊的是農業、機器製造、汽車、輕工業等部門。俄每年因降低關稅可能減少60億—8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至於俄入世對中俄經貿關係的影響,總的來說是利大於弊。積極方面表現在俄入世後,通過降低關稅等措施,有利於擴大中俄貿易規模。20多年來,經過雙方努力兩國經貿合作達到一定水平,2011年貿易額達到創紀錄水平的792.5億美元,但總體水平不高,僅為同期中美、中日與中韓貿易額的17.7%與23.0%與37.0%。另外,中俄貿易結構單一,相互間的投資規模甚小。截至2011年底,俄對華直接投資8.18億美元,中國對俄累計直接投資29.1億美元。應該說,經貿關係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的一大軟肋。為此,2011年6月16日,胡錦濤主席訪俄時提出,通過中俄雙方努力,爭取在2015年前雙方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之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可以說,俄入世是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有利因素。俄入世後,有利於兩國貿易規範化,杜絕如“灰色清關”等非規範貿易。另外,還有利於拓展經貿合作領域。同時中國亦面臨挑戰,俄入世後世界各國商品均可進入俄羅斯,從而競爭加劇,這要求我國提高產品質與增強品牌意識,依賴競爭能力才能處於不敗之地。

(作者陸南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