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對謝長廷兩岸政策論述的觀察和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8 00:13:50  


謝長廷的新思維能否成為民進黨的主流論述,值得觀察。
  中評社╱題:對謝長廷兩岸政策論述的觀察和思考 作者:趙景剛(北京),本刊特約撰述

  作者認為,謝長廷先生以“憲法一中”為核心的兩岸政策論述,是截至目前民進黨內部出現的比較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建設性的嘗試,也是今後幾年台灣政壇上的一大亮點和看點。儘管受到“台獨”社會基礎鞏固、民進黨內部“台獨”訴求強烈等結構性因素的巨大限制,它目前仍處於觀察、試探與論證階段,不可能馬上被決策層原原本本地接納為黨的政策綱領。但由於其順應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看到了“台獨”的局限性,尤其符合民進黨只有對大陸政策進行調整才有可能重新執政的需要,加之謝先生政治技術老練,所以不會曇花一現地熱鬧一陣就被淘汰出局,而是很可能經過一定程度的修正轉化後,成為蘇貞昌團隊對民進黨大陸政策進行“無害化處理”的重要工具。不管怎樣,謝先生的嘗試,反映了民進黨內部有識之士們的正面努力,增加了民進黨內部有利於民共關係正常化的積極元素,正在朝著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雖然不如我們希望的那樣快、那樣徹底,但也著實難能可貴。對大陸而言,它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不管它最後能否“成長”為民進黨的主流論述、政策綱領,我們都應給予足夠重視和鼓勵。

  看到這個題目,不少人會覺得,現在討論“為時尚早”。的確,謝先生的論述目前尚處於“成長期”,最終結果如何,確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實踐證明,有些事情,必須等到情勢明朗、塵埃落定,我們才應該表態;可還有些事情,在它正處於變化過程時,我們就應該主動作為,引導其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對於謝長廷先生的兩岸政策論述,我們用心觀察後也會發現,儘管目前“這一概念的具體意涵尚不清晰”(1),但也確有值得肯定和回應的可貴之處。它的出現和存在本身,即是對民進黨現行大陸政策思維的衝擊,具有積極意義,所以,不管它能否成功上升為民進黨的意志、政策,我們都應超越“聽其言、觀其行”的被動性,增強“交其心、促其變”的主動性,爭取使其發揮盡可能大的正面作用,展現我們期待民進黨人士回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上的誠意,引導和推動民進黨加快大陸政策轉型。

  謝長廷探索的可貴之處

  (一)截至目前,謝先生的論述儘管仍然不足以作為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但朝著正確方向作了積極努力,走出了可貴的第一步。

  眾所周知,台灣地區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其蘊含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是兩岸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但多年來,民進黨奉行“借殼上市”的所謂“務實台獨”路線,始終否定、抵制和醜化這一法理,成為兩岸和平發展事業的最大干擾因素和破壞力量。民共關係正常化的政治障礙遲遲得不到排除。

  而謝先生的言論表明,他看到了兩岸和平發展這一時代潮流對民進黨的巨大衝擊,認為“未來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持續被邊緣化,不管在民主、人權或經貿交流的議題上,著力點都會更少”,“如果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調整,我對下一屆的‘總統’選舉還是很不樂觀”(2);肯定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內涵”,認為“‘憲法一中’是事實”(3),“應用這部‘中華民國憲法’,爭取台灣人民最大的利益、與大陸交流,讓台灣穩定”(4);提出了利用“中華民國憲法”構建民共兩黨政治互信的初步設想,認為“民進黨應該在兩岸關係上跟國民黨一致”(5)。這些理念主張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建設性和可行性,與大陸近年來對“中華民國憲法”之“一中內涵”的肯定和保護態度,客觀上具有一定一致性,有利於推動兩黨“相向而行”地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棘手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展現互動誠意,化解敵對氣氛,為初步構築政治互信創造條件。

  (二)在頑固堅持“台獨”仍是民進黨官方立場、反思反省未成民進黨主流文化的不利形勢下,謝先生正視現實、敢為人先,展現了可貴的品質與視野,而這正是民進黨大陸政策“改邪歸正”最需要的思想條件。

  儘管島內外呼籲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作為一個組織,民進黨仍不為所動;除黨主席一味重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調外,還不斷有代表性人士堅持認為,“民進黨存在價值就在維護台灣這個‘國家’”,“民進黨若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就沒有了”(6);“民進黨兩岸政策沒有修改的急迫性”(7);“主張修改台獨黨綱,這形同放棄了自己有利的武器”(8);“民進黨內敗選檢討卻出現修改或拋棄台獨黨綱的呼聲,這是很奇怪的事”(9)。

  諸如此類,其思想心理根源在於:自私,將自己權力欲的滿足置於兩岸百姓尤其台灣百姓長遠、實在的福祉之上;僥倖,總以為“台獨”有機可乘,無視或低估客觀形勢變化及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台獨”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自戀,飲鴆止渴地秉持封閉的“台獨”價值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陶醉在自己製造的所謂“捍衛台灣主權”的“光榮歷史”之中;頑固,明明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卻一再叫囂要“維持台灣‘主權’”。這些思想問題得不到解決,民進黨必然在“台獨”這條邪路、死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

  而解決這些問題,一靠外來壓力,“除非其在全台性重大選舉中再失敗幾次,否則,寄望該黨進行全面徹底的檢討反省不大可能”(10)。二靠內部反省,相當數量的有識之士,以超乎尋常的目光、智慧、勇氣和思路引導和推動。謝先生的近期言行表明,與黨內其他要角相比,他具有較好的反思意識和反思勇氣,提出的一些觀點與民進黨主流文化有所區別但可圈可點。一是出發點正確:“生命有限,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流失,要做一些對人民有幫助的事情”(11)。二是頭腦比較清醒:“民進黨應該與大陸交流,否則將永遠當在野黨”(12),三是視野比較開闊:“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並無冤仇”,“民進黨不必否認歷史的中國、文化的中國,甚至血統的中國,不用去挑動感情”(13)。四是思路比較務實:對於到大陸訪問,不同於某些綠營人士動輒放話強調所謂“前提”“主權”“身份”,謝先生“希望先以文化人道場合前往”(1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