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野田是怎樣作出“購島誤判”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9 11:17:36  


  4月17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華盛頓演說時,透露東京都有意購買尖閣列島(中國稱釣魚島)的計劃。

  7月7日,野田首相宣布中央政府“購島”(即“國有化”)的決定。

  9月11日,野田政府和“私人島主”簽署購島合約。

  “4.17”是1996年4月17日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與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美日安保條約重新定義的日子,也是美日安保條約變質,從兩國的雙邊協定擴大為共同關注與防衛“周邊事務”,將兩國的假想敵從蘇聯轉為中國的重要里程碑。

  “7.7”是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戰爭的不祥紀念日。

  至於“9.11”,則是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遭受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毀,造成嚴重傷亡的日子。以“9.11”反恐為名,日本國會通過諸多為自衛隊鬆綁的法令。“9.11”無疑是戰後日本軍隊借船出海、走出國門大顯身手的重要日子。

  一心一意圖謀修改憲法、熱心行使“集團自衛權”的東京都知事石原,與日相野田一唱一和,在串演這幕“購島雙簧劇”時,選擇上述三個與軍事行動密切相關的時間節點宣布其“購島”進程,是否有其特殊用義,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上述“購島”緊凑日程看來,人們不能不為兩者合作無間演出的精彩和當局決策之神速“嘆為觀止”。

  輿論誘導與外宣活動

  日本當局之所以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便對“購島”重大動作拍板,既可以解讀為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傑作(而非心血來潮的“鬧劇”),也與幾個月來東京的輿論誘導奏效,及其對北京底線的試探與估計不無關係。

  所謂輿論誘導,既有面向日本國內的輿論導向,也有對外展開的宣傳活動。

  仔細觀察日本國內主流媒體對“購島”的反應,便不難發現,從石原公布“購島”構想的第一天開始,其實就是朝著(或者說迎合著)官方既定的“國有化”方針大步邁進。

  其間,雖有一些日本媒體對石原“唐突”宣布的計劃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斥之為“跳梁小丑”的鬧劇(如《朝日新聞》中文版),但如果因此就輕易得出“日本輿論界反對購島計劃”,或者“日本傳媒視購島計劃為鬧劇”的結論,無疑就上了日本傳媒的當。說得輕一些,則是一廂情願地解讀日本傳媒的真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