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資委官員:國企效益好不是靠壟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1 08:56:50  


 
  全面退出或私有化不是改革方向

  國企未來走向何方?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過,也有人認為“只有私有制才能建立市場經濟、才會有效率,國企應私有化、應全面退出競爭性領域”。

  “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看作是向私有制的全面回歸肯定是不正確的。”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指出,“實踐證明,在探索出所有制新實現形式和推進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國企同樣能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游泳,而且會游得更好。” 

  程恩富認為,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手段的一種經濟體制,既可以同資本主義私有制結合,也可以同社會主義公有制結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公有制企業還是私有制企業,都可以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一個企業的具體經營績效會依市場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狀態,現實中任何一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都有可能盈利或虧損。

  統計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國有經濟產值平均增長速度高於10%。2012年1—4月,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27160.1億元,同比增長12.4%。儘管受國內外因素影響,實現利潤有所下降,但上繳稅費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程恩富說,將私有制與高效率之間簡單地畫上等號經不起事實的檢驗,如新加坡的國有企業經營效率並不比同行業、同等規模的私營企業低,絕對不像某些人所說的“國企做得好是個別現象,做不好是普遍現象”。

  在程恩富看來,國企掌握中國經濟的命脈,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國企在保持社會穩定、保障宏觀調控、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國家戰略以及實現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都承擔著至為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與單純注重利潤導向的私企不同,國企在提高經濟效率的同時,更能夠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方面”。

  他說,對於國企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國外有識人士也有著充分的認識。如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今年2月15日接受中國學者的專訪時就特別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人民的命根子,應否決私有化。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民營企業一度面臨暫時的困境,而國企因技術、管理和市場優勢,受到的衝擊較小。一些人將民營企業的困難歸因於所謂的國企“與民爭利”,主張“國企應從盈利性領域全面退出”。

  針對這一觀點,程恩富指出,國企全面退出競爭領域並不會消除市場競爭本身,而只能面臨更大的國際競爭風險。因為缺少了國企,我國將很難與跨國公司展開市場競爭。目前,凡是國企退出的領域,很多都被外資所控制和壟斷。

  對國企“與民爭利”的說法,程恩富並不認同。他認為,市場經濟下國企與私企爭利是正常現象,但是,“國企的利潤與私企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即使再投資也是私有的。” 

  “國企的全面收縮是不可行的,但這並不是要排斥私企發展。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鍵還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促進國民共進。”程恩富表示,國有經濟是否部分退出,不能以其是否屬於所謂的競爭性行業或領域為標準,而要堅持是否能夠較快提高生產力、綜合國力和生活水平,是否能夠應對外國跨國公司在國內外的激烈競爭,是否能夠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高效控制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