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陝西試行利益分配機制 彌合貧富分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31 09:52:09  


 
  記者從陝西國資部門公開資料中獲悉,上述公司將“在政府主導和政策扶持下,以社會性和公益性為宗旨,由企業以項目建設的模式,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

  “我們已經投入60億元的扶貧開發資金。”前述陝西有色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在陝北,一項計劃將黃河沿岸、白於山區集中連片的特困戶59萬的扶貧移民搬遷同樣已經開始實施中。相關資料顯示,由省、市、縣和企業將共同籌資22億元作為搬遷的啟動資金中,央企神華將成為最大的股東。

  而對陝西另一大煤化企業——陝煤集團,當地政府則希望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幫助陝西紡織、食品、旅遊等弱勢行業走出困境。

  “陝西乳品龍頭企業銀橋集團已經得到陝煤的注資支持,陝西希望銀橋在地方國企龍頭老大陝煤的幫助下走出陝西,邁向全國。與此同時,陝煤為地方鐵路網建設籌集20億元,另有2.27億元的投入用於完成老礦區的棚戶區改造。”前述陝西國資委工作人員如是說。

  “對於地方國企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希望將其進一步制度化,以使更多人分享優質資源型國企紅利。”陝西一名財政官員透露。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陝西省財政已在國有資本收益預算中將專列“社會公平調劑基金”,目的是進一步扶持紡織、食品等低效弱勢行業,以及開展更多的民生工作。

  “橄欖型社會”

  治理理念漸次明晰

  “任何企業,無論民營還是國企,都不會主動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捐獻出去。只不過與所在地村民及政府搞不好,首先是正常生產無法維持,其次企業要發展必須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才有可能從政府職能部門得到賴以長期生存的土地、礦產等資源。”陝西一國企領導道出企業“扶貧濟困”的深層原因。

  記者調查了解到,西部地區特別是資源型經濟地區,目前尚無一個較為成熟的地區性政策,著眼於從利益協調層面去探索化解基層礦群糾紛。

  “礦群糾紛,在表現形式上,大多都是礦產資源型企業所在地的群眾多以水源枯竭、環境污染、房屋裂縫為由阻擋企業,而企業則以正常生產受到影響為由,導致雙方發生糾紛,少數甚至以非理性方式直接發生對抗。但大多數企業家能積極主動化解,比如日前在北京出資1億元設立慈善基金的劉彪,就曾以修建8000多萬元的慈善別墅為搬遷條件,既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又換來了煤礦開採所需的村民舊居地下的豐富煤炭資源。而在陝南,陝西有色集團與劉彪的慈善搬遷,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陝西一名熟悉資源開採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陝西能源資源開發,已經引發貧富差距兩極分化,而由貧富不均引發的社會矛盾也日漸顯現。地方政府在無法律法規可循的情況下,動能源大戶奶酪分發給弱勢群體,完全是明智之舉。”陝西資深律師武廣濤如此認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