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奧巴馬行緬甸 別有居心的關係必不長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7 10:39:15  


美國總統奧巴馬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剛剛從競選中脫身的奧巴馬展開其連任後的第一次外訪,目的地不出意外地指向亞洲。在此次行程安排中,11月19日晚上的緬甸行程無疑是最大亮點。奧巴馬在緬甸儘管只停留了短短6個小時,但這足以跨越美緬之間自1988年緬甸軍政府上台後雙方長達20多年的隔閡。

  東方早報今日刊登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教授莊建中的分析文章稱,從官方公佈的行程看,奧巴馬緬甸之行想要表達的是對這個國家過去一年多來政治改革的巨大肯定。行前,雙方就已釋放諸多善意:美國宣佈將向緬方提供1.7億美元的援助;緬甸則釋放了60多名政治犯。而在正式訪問期間,奧巴馬更是充分表達了對緬甸政治改革的鼓勵。在與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會談後,奧巴馬使用了Myan-mar以取代美國官方使用的Burma作為對緬甸的指稱;在與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的會面中,奧巴馬盡顯敬仰和尊重;在仰光大學發表演講時,奧巴馬也肯定緬甸已經取得的成績,同時表達對未來繼續改革步伐的期待。

  毫無疑問,以釋放昂山素季為標誌性事件的緬甸民主化改革是美緬關係改善的重大契機。然而真正促使美國接過緬甸政治改革的繡球,甚至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改善美緬關係的,仍然是其正在推行,並不斷推進的新亞太戰略。

  文章稱,在奧巴馬第一任期的開端,“重返亞太”成為其新亞太戰略的代名詞。然而,由於這一用詞容易給人以美國曾經離開亞太的誤解,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平衡”取代“重返亞太”被更加廣泛地使用。“再平衡”有兩大含義:第一,美國的亞太戰略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是相互平衡的,並無偏廢,美國追求的是在亞太地區全面的領導,而非在某一單一領域的領導;第二,美國旨在亞太地區塑造一個平衡的區域秩序,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國之上(美國顯然除外)。其中對於後者而言,美國需要防範的並不單純是某些特定國家實力上的不斷增強,而是在具有挑戰現有區域秩序的能力基礎上,同時擁有挑戰區域秩序的潛在意願。

  在這兩大指導思想下,美國亞太戰略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美國謀求全面改善與區域內各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關係,因為只有當美國能夠與亞太地區盡可能多的國家改善關係,它才可能以更加低的成本對區域內施加盡可能大的影響力。緬甸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還包括越南等國。長久以來,美緬關係的症結在於緬甸的政治體制,這一威權制度下的軍人政權與美國所倡導的現代國家背道而馳,美國因此對緬甸進行了長期的制裁。

  為突破國際社會的孤立狀況,緬甸自去年起進行了一定限度內的政治改革,儘管其政治改革有多大的實質性仍在國際社會存有廣泛的爭議,奧巴馬政府仍然敏銳地抓住了緬甸謀求改善其國際形象的意願,以積極的姿態給予了正面的回應。直至奧巴馬的此次訪問,表現的不僅是美國對其過去已經進行了的政治改革的充分肯定,更暗含著對緬甸未來將繼續改革的充足信心,奧巴馬相信緬甸的政治改革不會倒退,堅信美緬關係將在此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