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為什麼國人喜歡拜年時說恭喜發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1 18:16:25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是人們在拜年時常用的句子,在身體健康、合家歡樂之外,發財的重要性高居第三。在世界各地,人們都很重視健康、家庭,可發財屬於私事,為什麼要公開拿它說事呢?

  北京晨報報道,這與傳統中國社會的形態有關,表面上,古代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農民數量占壓倒優勢,但一直是“寓商於農”,農村涵養了大量的手工業者、商人和藝人,他們忙時務農,閑時經營。《史記》中稱:“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綉文不如倚市門。”說明漢代人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傳統農業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回報少,每到開春時,要借貸來春耕、下種、施肥,收獲後才能償還,農民們不得不依靠市場經濟換取貨幣,以維持再生產。所以,傳統中國農村商業相對繁榮,從渠道密集度、商品和服務種類、交易量來看,要強於當時的歐洲。特別是宋代國家鼓勵海外貿易,形成了揚州、刺桐(即泉州)、廣州等著名的國際商港,帶動了浙江、福建、廣州等地農村手工業生產的高度繁榮,專業化程度也不斷提升。直到清末,西方人仍對中國手工業製作水準高度讚賞,他們不明白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中,為什麼能湧現出那麼多能工巧匠。

  然而,隨著玉米、紅薯等美洲作物湧入中國,康乾時期中國和世界各地一樣,出現人口迅速增加的問題,而中國的局面尤其嚴峻,百餘年間人口增加3倍,成為發展的巨大阻力。

  首先,在政策選擇上,“攤丁入畝”取消了維持上千年的人頭稅,添丁不再成為負擔,鼓勵了農民生育。第二,傳統中國農村財富的繼承方式和西方不同,所有兒子都有繼承權,甚至女兒也有一定的繼承權,父輩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財富,到子輩便化整為零,到孫輩所剩無幾,“富不過三代”,影響了投資能力。第三,當時國人普遍實行早婚制度,從政府到民間,都堅信多子多福。第四,中國自然條件相對差,歐洲有100億畝耕地,中國只能堅守18億畝紅線,地少人多,只能採用精耕法,所以小農經濟取代了大農業,人們被牢牢地束縛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還有一點值得深思,古代中國產權制度不完整,固然可以抑制兼並,卻給農民命運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感,事實上,在豪民盤踞的地方,法律不完善反而加劇了兼並。沒有法律的充分保障,就沒有立足的基礎,只有通過發財,農民才能爭取到可憐的自由,於是,“恭喜發財”成了他們內心中最執著、最迫切的呼聲。

  事實證明,中國農民像世界各地的農民一樣,是有經營天賦的,他們也有經濟理性,只是長期被壓抑,所以只有通過節日的縫隙來發洩一把,日久成俗,至今未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