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結合世界對抗中國只是幻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2 17:02:36  


  中評社台北2月22日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訪問日本,公開主張台美日韓共組“民主同盟”、前主席蔡英文與馬英九辯論ECFA時主張,民進黨要“先走向世界,再跟著世界走向中國”。兩任黨主席談的是不同領域的問題,卻清楚顯露了民進黨“結合世界對抗中國”的心態。台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究竟如何?台灣該不該,或如何“以世界對抗中國”,這是符合現實的想法嗎? 

  旺報今天社評說,台灣從1970到90威權時代外交陷入困境,完全是堅持“漢賊不兩立”兩岸關係的結果,李登輝執政初期採“彈性外交”政策,才與美、歐、新加坡等國取得較友好的實質關係,新加坡更協助兩岸實現歷史性的辜汪會談。扁政府主政8年期間,對大陸採取“烽火外交”策略,對外關係一籌莫展;馬政府和大陸外交休兵,反而使得台灣的外交空間大有進展,免簽證國家增加到129個,境管極為嚴厲的美國,也給了台灣免簽證待遇。顯見在外交上,如果不從中國出發,根本無法邁向世界。 

  在國際經濟上,台灣和大陸簽訂了ECFA後,早收清單部分效果已經顯現,開放大陸旅遊更大幅提升台灣內需消費產值,疲弱的台灣經濟得到活水。更重要的是,台灣以經貿立國,對外貿易競爭力是台灣經濟活力的關鍵,過去20年台灣因為加入WTO獲得關稅優惠,出口競爭力強勁,但如今國際間以區域經濟結盟取代全球性組織已形成趨勢,台灣必須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新年度國情咨文中宣布美國將同時推動“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談判,意圖組成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區。亞洲方面包括中日韓自由貿易區(FTA)的談判,東協10加6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協商都正在進行,對台灣的衝擊不言可喻。 

  如果台灣不加入國際經濟區域組織,勢必被邊緣化,而且所有的工農漁業產品也將失去國際競爭力。由於周邊國家和大陸都有邦交,台灣不管是要和其他國家進行雙邊會談還是多邊協商,甚至要加入這些區域經濟組織,都必須先和大陸取得共識,否則根本入室無門。 

  蔡英文曾強調要帶台灣產業在全球尋找商機,拓展“新的出口市場”,再“從世界走向中國”。但事實上,台灣許多產業已經在大陸占有優勢,這些廠商大多是在大陸經濟起飛前就已進入大陸,並經由大陸走向世界。“從大陸走向世界”並不只是路線主張,更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出口歐美”的現實描述,也是30幾年來兩岸經貿的現狀。 

  在國際政治上,中國大陸的崛起已衝擊了國際政經秩序,美國更積極倡議G2,希望中國扮演全球新秩序的積極角色。而大陸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希望由“世界工廠”變身“世界市場”,人民幣將快速崛起,這是台灣經濟的新契機。兩岸文化背景相同,政治關係改善後,台灣將成為各國產業經營大陸市場的窗口。當其他國家想透過台灣進入大陸,綠營卻反其道而行,讓人難以理解。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民主同盟”主張,已遭到大陸國台辦嚴厲的駁斥,指責蘇貞昌“喪失民族氣節,甚至曲意逢迎,將令人不齒。”此後蘇貞昌在日本行程不再提出任何國際論述。大陸的民意氛圍絕大多數認同與台灣屬同胞兄弟,在這樣的情感下,綠營卻一直把台灣與兩岸關係切割,重回對立的時代,早已不符時勢潮流,不只大陸民眾對於“由世界進入中國”這種捨近求遠、崇美媚日的態度感到氣憤,在現實上也行不通。馬英九政府以多種管道,包括先進入大陸,讓台灣與大陸間截長補短,一起融入國際,的確讓台灣在外交上和經濟上找到活路。 

  綠營將“台灣從世界進入中國”喊得似乎很有魄力、很有膽識,實際上只是空洞的口號。中國大陸國際地位已不同以往,神舟九號發射成功、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共領導人換屆全球矚目,且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已融入在世界之中,中國大陸巨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遍布全球。綠營看不清國際局勢的發展,更不願正面看待兩岸關係,請問:綠營是要跟著哪些國家的腳步,從世界走進中國大陸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