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並非遏華崛起 美“重返亞太”或微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4 10:25:13  


 
  3 東亞外交真正挑戰非中國

  《中美戰略互疑》報告中指出,不信任本身即具有緩慢的破壞性,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態度和採取的行動反過來又會加劇不信任,使之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將對方的意圖誤判為“敵意”導致的相互猜忌將使這種“敵意”變為現實。在可見的將來,中美之間有多大可能將這種互不信任發酵成為全面的敵對狀態呢?

  前景:有小摩擦無大衝突

  沈旭暉認為,中國現在的外交官員也是非常務實的,他們一方面需要以民族主義凝聚國內人民,可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有正面的衝突。在這方面,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日本的外交官態度基本是差不多的,他們需要掩飾國家的力量、保護國家的利益、利用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是他們也知道任何正面的衝突對國家利益是沒有幫助的。“在可見的將來,我相信中美之間不會有太大衝突,除非發生了一些不可測的突發事件。”

  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羅伯特‧沙特表示,雖然中美矛盾不斷,但中美雙方政府都需要對方在經濟和區域安全層面的合作,在共生格局已被確立的前提下,不可能爆發根本衝突;雙方領袖都有其它更重要的施政重點,不願人權、貿易逆差等無限激化影響到國家根本利益。近期中美雙方姿態較過往略硬,主要還是響應各自的國內訴求;內政遇上發展問題時,通過外交來釋放壓力是慣常手段。中美雙方的溝通渠道、外交決策過程,其實非常穩定。

  沈旭暉還表示,現在輿論對中美關係前景的過度憂慮往往忽略了整個東亞局勢。奧巴馬東亞外交的真正挑戰不在中國,而在日本和韓國:一方面,兩國都存在反美聲音,深深影響著執政黨;另一方面,兩國現政府都處於弱勢,與美國關係存有更多不可測性。

  中美轉型構築均衡外貿

  另一個對中美關係持樂觀態度的理由是中美之間在經濟上的高度依存。李侃如認為,美國在中國崛起中是獲益的。美國大規模地參與世界經濟的運轉,但世界經濟的運轉一部分基於中國經濟的良好運行。如果中國出現了經濟災難、社會動亂,整個亞洲地區都會遭殃———美國為什麼要期待這樣的局面?

  不過,中美兩國的經濟轉型可能會給這種依存關係帶來某種不確定性。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JonathanHolslag表示,美國希望能逐漸擺脫其對外債的依賴。一方面,通過開發國內頁岩氣資源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通過扶持國內工業發展以實現再工業化,這無疑會與中國的工業化政策發生摩擦。

  宋國友則對此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經濟轉型並不意味著兩國會完全“脫鉤化”;兩國很可能會回歸全球最大兩經濟體間的均衡經貿關係,而不是以往那種非對稱的、失衡的經貿關係。此外,美國的製造業回流恢復的是高端製造業,不是簡單地把在中國的生產流水線拉回去。短期內中美在製造業領域不會有嚴重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