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伊戰贏家是中國 但其模式或不持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5 00:45:28  


文章稱,中國通行選擇不參戰而成為了伊拉克戰爭最大贏家。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2003年3月20日,在美國和其組建的意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開始軍事進入伊拉克的一天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了這場戰爭。中方表示,“中國政府呼籲有關國家停止軍事行動,回到用政治方法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正確軌道上來。”

  4年後,當伊拉克的惡性反佔領叛亂發展成為一場全面的內戰時,中國再一次表達了對行動的不滿,抨擊美國“公然踐踏人權”和“侵略他國主權”。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稱,儘管中方做出了這樣的聲明,但很有必要指出的是,伊拉克戰爭中最殘酷的諷刺之一就是,沒有任何其它國家要比中國從中獲利更多。

  文章稱,首先需要承認的是,要宣佈誰是伊拉克戰爭中的“贏家”無疑是愚蠢的,這場戰爭絕對可以位列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戰略失誤之一。對美國來說,伊拉克戰爭導致了約4500名士兵喪生,30000多軍人受傷,耗費超過1萬億美元,並且最終沒能建立起一個繁榮的、資本主義的民主國家。對於伊拉克人民來說,代價要更高:超過10萬平民在戰爭中死亡,200多萬人流離失所。

  那麼,簡單來說,中國通過選擇不參與這場戰爭而贏得了勝利。但是,這也必非事情的全部。為了避免戰爭的巨大成本,中國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不同於美國的替代方案來獲利:無關意識形態的經濟接觸。結果,在美國越來越不受歡迎的情況下,中國得以擴展其“軟實力”。

  文章稱,伊拉克戰爭不只是用一場單獨的戰鬥來消滅中東地區的特定威脅而已,儘管這經常是人們事後為其辨護的理由。伊拉克戰爭其實是布什政府試圖通過激進地推動民主和有利於市場運作的親西方政策來“結束世界上暴政”的重要組成部份。

  文章稱,1978年後,中國採取了相對溫和的外交政策,在著力自身發展的同時保持低調的形象。這一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為了滿足經濟增長遇到了能源需求瓶頸,中國幾十年來首次開始在遠離其領土的地區有所行動,包括參與非洲和南美的開發。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