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前高官:日應助美在中東抗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5 09:37:50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當充分評估十年前美國領導的那場入侵伊拉克的戰爭時,政治伊斯蘭主義其後在該地區——以及整個中東地區——崛起的重要性,與當時沒有人預見到的一種地緣戰略轉變的重要性相比相形見絀。但是,那種改變現在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隨著美國接近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美國從中東地區的戰略脫離可能會變成現實。

  美撤出將引發中東巨變 

  當然,中東地區從前已經多次經歷過一個或是多個大國的撤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之后土崩瓦解:法國和英國的王命在二戰之後消失殆盡;以及,最近發生的,繼蘇聯1991年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影響力接近全面消失。每一次,緊隨其後,該地區的政壇都會發生里程碑式的變化。如果美國試圖在未來幾年不再搖手中東地區的事務,那麼一種相似的斷裂是否也是不可避免的呢? 

  儘管許多人相信美國以色列同盟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基礎,但是,是基於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才促使美國在1954年之後在該地區建立了一種占統治地位的軍事存在。事實上,直到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時,美國還不是一個以色列軍事裝備的主要供給國。美國軍事存在的首要目的是維持阿拉伯世界的現狀,從而保障來自波斯灣的能源供應,是為了維護美國及其盟友以及全球經濟的利益。

  當然,沒有人會認為美國的頁岩天然氣革命(已經使其接近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意味著其駐紮在巴林的第五艦隊將會在不久之後隨時開拔。但是,美國對該地區軍事承諾的理論基礎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正如歐洲在冷戰結束後一樣——軍事資產的分配也傾向於發生改變。

  這一變化幾乎一定能夠反映在美國與阿拉伯盟友和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上。正如美國政治家、學者約瑟夫.奈曾經指出的:“數十年來,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有一種不對稱的平衡關係,我們依靠他們無拘束產油國的地位,而他們則依靠我們獲取終極的軍事安全。”奈說,考慮到美國蓬勃發展的國內能源供應,這些“協議將會以某種更有利的條款的形式達成”,至少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