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汶川五周年寫下中國 我們的進步與憂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2 09:23:56  


《汶川地震周年祭·溫總理在汶川》 油畫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紀念日。就在22天前,蘆山7級地震再次重創巴蜀大地,讓我們的紀念愈加沉重。這是醫治創傷的五年,是重建家園的五年,更是重塑國家和社會危機應對能力的五年。而突如其來的蘆山地震,對五年來這些努力而言,無異於一次考試。

  新華社刊文稱,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度。面對一輪又一輪的嚴峻挑戰,我們取得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有待彌補?我們一直在感悟和思考。

  救援:生命至上,科學高效才是“第一救災力”

  毛尚義,蘆山縣思延鄉一個5歲男孩,蘆山地震時額頭被落瓦砸傷。救援者緊急打通“生命通道”,將他送進醫院,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他父親說:“如果換成汶川的時候,我兒子恐怕在半路上就不行了。”

  參加了汶川、蘆山兩次抗震救災的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副院長高加蓉告訴記者:“蘆山地震剛一發生,我們就接到了命令,隨即準備藥品、醫療耗材、器械、手術車、透視車,迅速出發。一上路,發現高速上已經劃出了專門救災應急車道。到達災區後,如何與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對接、如何開展工作等,都清楚明白。”

  救援速度更快--在蘆山與汶川的對比中,對這一進步有目共睹。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蘆山震後10多分鐘,四川省就啟動了應急預案;半個小時,主要救援力量已部署完畢,交通部門開辟了應急通道;僅28分鐘,第一批救災部隊已動身趕赴災區,隨後醫療救援隊、礦山救護隊等開始向災區馳援;50多分鐘,國家三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工作組趕赴災區;當天,共有160多支救援隊伍、3萬多人投入抗震救災……

  同樣重要的是,不論來自軍隊、官方還是民間的救援,這一次表現得更有準備、更專業、更科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震後24小時,來自各種媒體的呼聲,不再像汶川時期那樣鼓勵大家趕赴災區,反而呼籲“少去”。因為救援是否有效不在於人多少,而在於是否專業。理性背後,凸顯的是成熟。

  也許蘆山的震級難與汶川相比,地理條件也不盡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五年來,中國應對自然災害的操作方案、設施裝備、物資儲備、行動能力、認識水平,都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