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安倍密集外交 一路“撒錢討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6 00:18:27  


 
  分析

  日外交動作頻頻所圖為何

  專家稱提振經濟、當政治大國、營造多邊安全是其三大目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密集出訪10個國家,期間還不斷與來訪日本的多國領導人進行會談,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外交布局?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安倍的外交動作無非是三方面考慮:提振國內經濟,讓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在軍事上營造所謂的多邊安全。

  馮瑋表示,開展經濟外交是日本一貫的外交戰略。日本不能像美國一樣在世界各地充當“保護傘”的角色,所以“撒錢”是他們的慣用手法。自二戰結束後,日本就通過這種方式打入東南亞市場,利用政府開發援助項目開拓外交空間,籠絡人心,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比如緬甸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緣條件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緬甸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戰略通道,若日本在緬甸的影響日益擴大,對中國會產生巨大壓力。訪問緬甸,其全面重返東南亞戰略要地的心思昭然若揭。雖然直到去年5月美國才放鬆對緬甸的限制和制裁,但日本始終和緬甸政府甚至是異見人士保持聯繫。日本企業在緬甸也一直保持運營狀態。”馮瑋說。

  在他看來,安倍去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推廣核電技術也是考慮到振奮國內經濟。尤其是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後,國內需求急劇萎縮,但生產能力還在,急需開拓核電市場。此外,看重開拓非洲國家、蒙古、緬甸的市場也是沖著經濟目的,希望提升民意支持率。

  另外,日本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覬覦已久。蒙古支持日本“入常”,印度也是日本要“聯手入常”的對象。非洲國家占聯合國四分之一的席位,是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外媒認為,安倍拉攏非洲意在中國,是為在遏制中國在非洲日益擴大的影響的同時,保障日本經濟戰略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