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蛟龍”號開始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7 12:04:52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7日9時54分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業區並開始下潛,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首次下潛任務。

  新華社報道,17日6時左右,航次隊員就開始為潛水器安裝壓載鐵,並對水面支持系統和潛水器本體的燈光、機械手等進行入水前最後檢查。9時20分左右,中船重工集團702研究所“蛟龍”號主任設計師葉聰、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楊波和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開周進入潛水器。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潛水器隨軌道車緩緩駛向船艉方向,到A型架下時,航次隊員給潛水器掛上掛鉤。A型架將潛水器吊起並伸出船艉,潛水器緩緩下降進入海水中。4名蛙人此前已乘小艇在水中等候,待潛水器完全入水後,蛙人將掛鉤解開。9時54分左右,潛水器注水完畢開始下潛。

  據“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胡震介紹,這個潛次大約需要7小時,下潛和上浮各1小時,水下作業4小時,布放和回收約1小時,下潛深度將超過1000米。

  這個潛次由葉聰擔任主駕駛,楊波和劉開周將在下潛過程中驗證潛水器聲學系統、運動控制系統和基於長基線定位系統的自主導航軟件。

  據了解,這個潛次是“蛟龍”號第53次下潛,其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驗證潛水器的狀態,二是進行潛水器長基線定位系統試驗,三是讓潛航員熟悉海山地形,鍛鍊在海山地形的駕駛技能。”胡震說。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於6月10日起航,共分為3個航段,預計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開展定位系統試驗,同時兼顧“南海深部科學計劃”開展科學研究,包括對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進行調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