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施永青:多建公屋少建私屋 想不到要走回頭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11:14:22


 
  上一代香港人,由大陸來港生活,就是不喜歡過事事由政府包辦的社會主義生活。他們寧願獅子山下搭木屋,也不住工作單位提供的宿舍。想不到他們的下一代,儘管有機會讀大學,也一早去輪候公屋,還美其名為拒做樓奴。
 
  在香港,只有18%的人有機會讀大學,社會在他們身上投資了這麼多,本希望他們可以成為社會的貢獻者,誰知道他們也想依賴社會,還要與基層去爭公屋資源,難怪政府可以大有道理,多建公屋少建私屋了。
 
  其實,何止梁振英政府有這種傾向,大部分政黨在房屋問題上,都一律傾向要求政府多建公營房屋,以及放寬申請入住條件,以示他們在為市民爭取權益。如果讓這樣的政客當政,全港市民遲早都可以入住公屋。
 
  早年,政府還會強調,香港應該小政府大市場,政府才不至於重公屋輕私屋。不過,現在民情已變,政府要開發新界東北,也得承諾多建公屋,否則反對力量一定更大。
 
  其實,愈來愈多人入住公營房屋,絕非社會之福。依賴政府只會限制個人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公屋的格局千篇一律,不外按住戶人數分配幾種定型的單位。要住好一點,就得靠議員去促使政府修訂公屋標準。政府只能做到人人平等,但人的本性卻想爭取比別人更好,這是公屋系統沒法提供的。
 
  特區政府有本事的話,應締造一個環境,讓社會上的人都可以一展所長,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更美好的生活。如果能讓更多的人相信,自己將來會有機會置業,而且可以愈換愈大,愈住愈好,那大家就會對將來更有期盼。
 
  在高峰期,香港曾有超過一半的人入住公屋;後來隨著經濟的改善,能夠自行置業的人才愈來愈多。董建華年代,政府曾想看到七成的香港人都有自己擁有的居所,想不到現在要走回頭路,要再讓更多的人入住公屋;這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