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東調查中等收入層 超半數自認“不夠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2 10:18:55  


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日前,廣東省社工委與廣東省社科院依托各地的民情志願服務隊,在全廣東省範圍內聯合開展“廣東省民生問題查”內容涉及民生效果、社會管理工作、政府轉變職能、群眾表達訴求、社會安全感、社會公平、對未來發展信心7個方面。

  調查顯示,在對目前廣東改善民生效果的評價上,有44.6%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42%認為一般,“不滿意”或“不太滿意”者達到13.4%。調查指出,雖然改善民生獲基本認可,但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該次調查也對廣東的收入分層進行了清晰的勾勒。調查顯示,廣東社會結構仍處於“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據悉,這是廣東官方機構首次針對在粵中等收入者群體進行調查。

  廣東中等收入層剛過20%

  此次調查劃定的中等收入人群以城市戶籍人口平均收入線作為參照基準,將平均線以上至平均線2.5倍的人群定義為“中等收入層”,具體而言,即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萬—7萬者。調查顯示,收入位於這一區間的全省人口占比為20.9%。

  廣東目前人口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處於收入中位數以下(2萬以下)的人群。該比例全省達到54.4%,城鎮為45.3%,農村高達66.5%;從地域來看,珠三角地區為43.6%,粵東61.3%,粵西64.6%,粵北為59%,體現出農村與粵東西北仍是未來改善民生的主要突破方向。

  目前,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都在60%以上,美國、瑞典等少數國家甚至高達80%,而廣東的中等收入層卻剛過20%。報告總結認為,目前廣東的社會結構仍然處於“上小下大”的金字塔結構,構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依然任重道遠。

  此外,中等收入層在不同地域間的差距明顯。從城鄉來看,廣東城鎮中等收入層占比為25.8%,高出農村的14.5%近10個百分點;從區域來看,珠三角中等收入層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占比為27.6%,也超過粵東西北近10個百分點,後者占比在16%—17%之間。

  約半數受訪者認為中產階層發展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處於中等水平的受訪者中,只有近四成的人認同自己中等收入層的地位,超過50%的人認為自己是中等偏下或底層。

  除了中等收入者群體對自身生存現狀評價不高之外,不少人對中產階層的發展現狀持較為消極的評價。40%的受訪者認為目前中產階層發展緩慢,甚至有8.1%的受訪者認為中產階層在縮小,僅有24.1%的受訪者認為在擴大,另有27.1%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中產階層是在擴大還是縮小。

  報告分析認為,中等收入群體自我認同度低,主要源於他們目前面臨的生存環境壓力較大。高房價、高物價、看病貴、上學貴、收入增速慢,以及分配不公等,使得他們對未來前景產生焦慮與不安。

  課題執行組長、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所長梁理文指出,這項調查表明,在廣東的中等收入階層中,“弱勢心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性因素是高企不落的房價,這也得到了調查數據的支持,在對各項公共服務的評價中,住房保障獲得的滿意評價最低,只有31.7%。

  如何擴充中等收入層,使該階層能擺脫弱者心態?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會長、廣東青年職業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譚建光建議,還是從高房價入手,將低價的保障房覆蓋範圍從當下的貧困群體擴大到處於中等收入以下的人群。

  社會公平感粵北最高珠三角墊底

  雖然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一馬當先,但調查顯示,在社會建設的諸多指標上,珠三角民眾的評價卻是全省最低,而粵北卻取得多項第一。

  在對“最近一段時間,您的社會安全感有了什麼變化”的回答中,珠三角地區的積極評價全省墊底,僅有28.9%的受訪者表示“提高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粵東西北的該項評價都高於30%,其中北部山區表示提升的比例高達45.6%。

在對社會公平的評價上,珠三角地區表現同樣乏力,持肯定評價(公平和比較公平)只有34%,為全省最低,持肯定比例最高的同樣是粵北,比例為47.9%。

  梁理文認為,隨著廣東對粵東西北轉移支付力度的不斷加大,這些地區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環境提升很快,粵北山區的進步尤為明顯,“最近我去粵北調研,發現與前幾年相比,當地教師工資水平漲得很快,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在當地扎根下來。”

  (來源: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