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基辛格:習近平強有力 江澤民溫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6 09:07:50  


 
  談中國領導人:

  19世紀對中國領導人影響最深 

  “中華文明的一個特點是,它似乎沒有起點。”基辛格認為,“中國領導人因此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領袖不同,他們往往從歷史角度考慮問題。中國的歷史悠久而宏大,使中國領導人能憑借這樣的積澱,讓談判對手油然產生一種謙恭之心。而事後回憶時,談判對手才意識到,所謂歷史,有時候只是一個比喻。” 

  正是基於這一點,基辛格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黃帝到春秋戰國,從三國到唐宋,從明清到民國,在其2011年發表的《論中國(On China)》一書中,基辛格便嘗試以中國傳統的以古鑒今的思路來思考中國、中美關係和世界格局。

  在基辛格看來,有兩段歷史對當代中國產生了最深遠的影響:“一是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中國人相信混亂局勢的危害是巨大的。二是19世紀,中國從曾經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淪落到外國列強掠奪瓜分的境地。” 

  基辛格向媒體強調;“19世紀對當代中國領導人影響最深。也是從那時開始,中國認為是防禦性的舉動,可能會被西方視為是侵略性的;西方的威懾行為則可能被中國解讀為對它的包圍。在冷戰期間,美中兩國就此糾纏不休。迄今為止,兩國在某種程度上仍未擺脫這個惡性循環。” 

  談中美關係正常化:

  秘密訪問是怕引起國內爭論 

  在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訪華之前,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冰封已久。

  而就在基辛格秘密訪華前,1971年6月17日,日、美簽署歸還沖繩協議(《關於琉球諸島及大東諸島的日美協議》)。美國以日本擁有“施政權”為由,把聯合國交付美國托管之琉球行政權交予日本管理。同時,美國還錯誤地將原屬中國領土的釣魚島也包括在琉球群島管轄區域內。美國此舉引發全球華人的“保釣運動”。

  基辛格向媒體回憶:“美國不想承認這些島嶼屬於日本,但當時不知道怎麼辦。那時候,中國和美國沒有任何外交往來,這是在中美兩國關係恢復之前的事情,所以美國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 

  釣魚島問題暴露了當時中美兩國因為缺乏對話而對很多問題無法妥善解決的窘境。基辛格回憶,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和美國總統尼克松要想啟動一場對話都困難重重,更不用說實現兩國和解了。“此前的20年裡,中美兩國都視對方為死敵。中國把美國定性為‘帝國主義國家’,而美國人認為,毛澤東是比蘇聯領導人更加強勁的對手。” 

  “上世紀70年代,中國被認為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沒有經濟關係,我們沒有人員互訪。當時,美國大眾對中國的態度是敵視的,因此我們準備訪華是秘密的,因為我們擔心如果計劃公開,恐怕在我們還沒有開始對話前就引起美國國內的巨大爭論。” 

  兩國領導人已為一場外交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思想準備。正是有此基礎,基辛格的破冰之旅才得以成行。基辛格會見了周恩來、毛澤東之後,離開北京前,雙方還無法完成公報,因為在“誰邀請誰”的問題上,雙方僵持不下——雙方都想讓對方顯得更主動。

  “最後的措詞是: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向其發出邀請’,而尼克松總統‘欣然’接受。這之後就是震撼世界的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上海公報》的發表開始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但在此後的7年裡,美國的“水門事件”、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兩國對台灣問題的分歧,都在一定程度上放緩了兩國正式建交的腳步。不過,兩國領導人希望進一步建立外交聯繫的願望並沒有中斷。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就美售台武器問題發表《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美方承諾逐步減少並最終停止售台武器。這是中美第三個聯合公報,與《中美上海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一起,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