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邵宗海:“習馬會”的可行及可能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31 16:37:13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31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兩岸最高領導人是否有機會曾晤一事,一直是兩岸關係中一項重大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會被國際及兩岸關注的理由很簡單,特別是在兩岸之間,因為很多人相信,只要雙方最高層級的領導人能夠見上一面,即使在他們相互握手的那一刻,就已可嗅出彼此可以和平相處的氣氛,更不要說接下來雙方會談中達成的共識,或聯合發表的公報,勢將影響到兩岸未來的發展,其中所涵蓋的“和平共存”與“和平發展”,一直就是兩岸當局目前積極爭取的目標。

  所以,在李登輝時代,他在1995年發表“李六條”時,就建議兩岸領導人不妨可以見面,特別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在日本神戶舉行時,李曾表達能在高峰會上與江澤民會晤的願望。即使陳水扁時代,他也有這樣的想法,2001年他發表“大膽講話”裡,曾經喊話邀請江澤民前來金門喝茶,而同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陳也呼籲北京不要阻攔他參加領導人高峰會,期待與江澤民能見上一面。

  文章說,當然李陳兩人的願望,最終均沒能實現,究其原因,固然是當時的兩岸關係並非是十分融洽,雙方的互信基礎也相當薄弱,而且更重要的就在於台北當時提出這樣的建議時,可能動機是想要凸顯兩岸是兩國的關係,逐導致北京強烈的質疑。除此之外,與後者相關的因素,也包括了“場合”與“身份”的問題:

  首先是“場合”的因素,的確讓北京十分在意。1993年的海基海協兩會領導人首次見面,場地就是選在第三國的新加坡,當時吸引了上百家的國際媒體前往採訪,固然這是說明了兩岸問題的“國際性”,但也踩到北京最敏感的神經。從此,等到兩岸兩會開始恢復會談,場地不是選擇大陸就是台灣,就是避免給外界有錯誤的解讀。所以,APEC的場合,更是國際場合,就北京立場來說,當然很難說得清楚兩岸領導人在此會晤,是基於兩岸一種特殊的關係,而不是像與APEC其他成員的領導人見面,是兩國“元首”的商談,因此不如不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