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曹興誠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3-08-01 00:05:46


 
  當代青年發展創業

  記者:當初您二位為什麼決定做半導體產業?

  曹興誠:七十年代,台灣都是靠勞動力密集產業發展,當時就覺得這樣不行,各方的意見也很多。後來覺得半導體集成電路是典型的高科技,所以從電研所開始做半導體實驗室。1976年台灣政府出資與美國公司簽約轉移技術,從無到有一路做下來。那時候很多人對此也不抱希望。很多人說政府又做了一個燒錢的無底洞。所以在剛開始,“逆風”是挺猛的。我們剛開始做出來東西在台灣沒人買,所以來到香港。

  宣明智:那時候我負責業務,第一單生意就是在香港。當時我們都在工業技術研究院的電子工業研究所,政府出資做了試驗工廠,進入集成電路的行業。公司1980年成立,1982年開始運轉。那時候我們做的是數字電子錶,香港這方面經銷商非常多。我們來香港後,花了一個禮拜瞭解當地經銷商,做出了選擇。香港人做生意靈活,比較敢下注。台灣在那時候還相對保守。所以我們聯電能夠發展起來,香港是非常重要的。那時我們的經銷商從1982年一直做到現在,如今聯電分出去的設計公司還和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繫。

  記者:現在許多年輕人經常辭職,一份工作做了三年就已經很長。對這個現象您怎麼看?您覺得年輕人在職業發展中,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原則?

  曹興誠:我們在以前經常講,“滾石不生苔”。為什麼滾石會去滾呢?因為它不瞭解兩個價值。一個是“專業價值”,一個是“機構價值”。專業價值就類似于日本武士道的武士,“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就是專業價值。專業價值再多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但如果你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可以運用機構的規模,發揮十幾倍的團隊力量,這就是機構價值。就比如蔣經國晚年,無法行走,眼睛也看不見,他的專業價值幾乎是零,但機構價值是無限大,因為台灣少了他就不行。機構價值才是發揮、創造成就的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專題: 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