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大學生暑期忙實習 成本堪比臨時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09:40:10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外媒稱,對正在放暑假的中國大學生來說,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是“你在哪兒實習”。實習(生)一詞頻頻見諸報端。一名人力資源行業人士說,開學上大四的學生大部分都在實習。

  據《參考消息》援引日本《東洋經濟周刊》文章指出,學生忙於實習的背後是嚴峻的就業形勢。2013年,中國共有約699萬名應屆大學生畢業。如何使為數眾多的“高端人才”找到工作是中國面臨的一大社會問題,而作為解決途徑之一迅速浮出水面的,正是實習。

  文章稱,近年來,進入城市的農村勞動力數量持續減少,受人手短缺影響,工資水漲船高。企業常常招不到人。不過,只要一說“招實習生”,素質遠超崗位需求的人才便蜂擁而至,而且成本和大街上招來的臨時工相差無幾。實習結束後,企業只需開張“實習證明”,蓋個章交給學生即可。學生得到的,是一次可以寫入簡歷的工作經驗,為求職增加砝碼。

  其實,學生們也知道這種實習成不了實際工作經驗,而且和正式聘用幾乎不掛鈎。

  文章指出,應屆生求職成為極端失衡的買方市場,歸根到底是中國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末出台、本世紀頭十年全面推行的擴招政策所致。三大原因導致中國的大學生數量瘋狂增長。

  第一是中國政府的政策。為擺脫以組裝加工為中心的“世界工廠”模式,打造高端、高附加值產業,中國政府著手實現“人才高端化”。這是擴招政策的出發點。然而,在大學生增速過快的同時,產業結構轉型卻較為遲滯,這導致用工方的需求和社會供應的人才產生嚴重的結構性矛盾。

  第二是大學的經營政策。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於教育預算短缺,政府要求大學在經濟上實現自立,包括允許大學經營副業等。對大學而言,擴招是增收捷徑。於是,各大學通過各種手段爭相擴招,包括新設專業、增加招生名額、開設分校等。這導致學生數量失控,加劇人才的結構性失衡。

  第三是中國社會的階級意識。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事實上長期處於等級分明的階級社會,大學生及以上學歷是“幹部”,而高中生以下是“工人、農民”。而且,以持續1300年的“科舉制度”為代表的崇拜官階、學歷思想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家長無論如何也要讓子女上大學。因此,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及其家長,即便在經濟上入不敷出,也希望獲得大學生的身份。利用人們這種願望,通過降低學位門檻賺得盆滿鉢滿的,可以說正是大學。

  文章稱,不顧需求爭相擴產,陷入產能過剩,最終引起價格暴跌,這是中國經濟的典型模式。在此意義上,大學畢業生泛濫也可謂中國經濟的縮影。不管自己是否情願,都將被迫成為“過剩人才”,這讓中國大學生苦惱不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