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落腰包的腐敗”比貪腐更可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11:41:16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住酒店要五星級,坐飛機要頭等艙……新華社記者日前在北京、江蘇、安徽等地調研發現,部分領導幹部職務消費出現揮金如土現象,職務消費演變成“不落腰包的腐敗”,不當職務消費像一個“黑洞”吞噬著國家財富,引起群眾不滿。

  《重慶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職務消費,是政府部門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必要的成本。雖然是必要的成本,但有個邏輯必須清晰:這種成本占公共財政的比重越大,某種意義上而言,意味著公共投入的份額要被擠占而縮減。

  不少時候,面對以“三公消費”為典型的職務消費過度,民眾都會發出這樣的願望:政府少一輛豪華公車,或許就能為孩子們多購一輛安全校車;官員們少吃一頓大餐,孩子們的營養午餐就會更豐盛……儘管,職務消費中省下來的錢未必會投入到對應的領域,但勢必將變成公共福祉,而非一些權力群體分享的蛋糕。

  過度職務消費的“黑洞”到底有多深?耗費了多少公帑?沒有知情權的公眾無從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頻頻被曝光的個案,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見聞和體味,已經讓民眾產生了深深的焦慮感和被剝奪感。

  面對已然演變成“不落腰包的腐敗”的過度職務消費,讓人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對於“落入腰包”的個體腐敗,無論是內部監督還是群眾反腐,反腐的利劍總還能指向明確的主體。但對於這種“不落入腰包”的腐敗,還真是有些無計可施。畢竟,“中飽私囊”指向的是腰包,並不包括胃囊。但很顯然,官員胃囊和屁股消耗的公共財政,怕是要比個體貪腐侵占的要多得多。從此意義上而言,這種“不落腰包的腐敗”比“落入官員腰包的貪腐”更可怕。

  那麼,如何才能抑制這種“不落入腰包的腐敗”呢?在過往諸多個案的討論中,怕是早已達成共識:那就是讓政府財政在陽光下運行,接受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公開預算,民眾可以判斷哪些成本是需要支付的,哪些成本是沒有必要支付的;決算審計公開,公眾可以評判哪些職務消費花得應該,哪些不應該。甚至,有了信息公開,在實時的公共監督之下,即便是有違規揮霍的行為,也能得到及時糾偏,可以避免職務消費“黑洞”越陷越深。

  上半年,政府財政公開的公共籲求得到回應,4月18日,財政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商務部等多部委同時公布了2013年的“三公經費”預算。這無疑是值得欣慰,只不過,從暴露的揮霍群體來看,過度職務消費的重災區還是在基層。正如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所反映的“有的地市級副職每年職務消費40萬元以上,有的經濟發達的地市要100萬元以上”。實際情況甚至是,這僅僅是職務消費的基本數額。

  為了避免職務消費“黑洞”擴大,中央部門已經走上了財政公開的道路。面對基層職務消費的無度揮霍,被交流和被剝奪感透支信心的民眾,內心恐怕都有一個期盼:財政公開何時能夠下基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