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媒:治中國之難 主要難在治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1 08:38:15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中國的歷史一再顯示,治國的關鍵環節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國家雖然官少民多,但治官的難度往往比治民大。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雖然中國社會歷史上的崩潰大多是“民反”造成的,但導致“民反”的原因卻往往是官僚階層的腐敗或社會治理錯誤。官僚階層的“內亂”也多次導致國家動蕩甚至“亡國”。

  世易時移,中國來到現代社會,國家的性質發生根本改變,官員的社會角色也在隨之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治理形態又積累了大量新變化,官員的社會屬性繼續跟著變,“治官”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

  傳統稱謂的“吏治”如今面臨新的問題和緊迫性,它們是: 

  第一,中國社會經過反封建一個世紀的努力,已經大體現代化,現代法律體系已然成型並且運轉,但一些官員對“官”的理解仍受到傳統官場文化的大量影響。有些官員仍在思想深處將自己置於社會和法律之上,“公務員”的政治含義並沒有被他們理解,對這些人來說,“公務員”只是一套由國家保障的福利體系的代名詞。 

  第二,市場經濟來得很猛,新中國建立的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的官員道德體系受到衝擊,但國家沒有積累出調整、補充這一道德體系的政治力量,因此這個體系在已經不完整的情況下繼續運行,它不斷被一些官員的越軌行為擠出漏洞。 

  第三,互聯網突然將以往公眾“看不見”的權力推到陽光之下,使經過選擇的官員生活展示改變成“現場直播”。對這樣的新展示方式官民都不適應,官員們普遍沒有經過現代輿論的洗禮,公眾對官的要求則是理想化的。互聯網對具體官員不雅行為有很強的放大效應,這很容易對衝中國政治領域取得的各種進展。 

  第四,中國官員的產生方式與西方不同,責任也不太一樣,這當中有大量理論問題有待釐清。中國官員權力大,政府同時具有“無限責任”。這究竟是權力架構的設計之失,還是中國的社會現實的確需要強勢政府的存在?“一把手”負責制為什麼會在中國頻現極端,為什麼對權力的制約搞著搞著又總是往回走? 

  治官是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工程,而要讓它的成果被互聯網時代的輿論滿意顯然更難。當前需要提醒的是,事情再難,也不能搞錯中國當前問題的主要方向。這幾年各地的群體性事件較多,互聯網上雲集大量激烈情緒,維穩向這些方向投精力是對的,但切不可忘記,治官是中國長治久安的真正主陣地。 

  西方體制大體把官“管住”了,那種體制的問題是政府軟弱,缺行動力。中國體制下政府成了改革開放的強大引導力量,但官員濫用權力和腐敗又成了問題。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治官需要認真學習西方的經驗,又不太可能完全按西方的方式做,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現實下,後一種做法肯定走不通。 

  中國治官有許多需要我們自己摸索、闖路的地方,這增加了治官的難度和挑戰。從為官的政治理念,到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官員利益設計,再到有一個有效的監督系統,這是一個完整政治體系的創立和完善過程。這應成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 

  毋庸諱言,直到今天仍有官員將權力視為實現個人及家族利益的萬能源泉,這種觀念光靠教育是破除不了的,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和社會輿論力量的倒逼改變之。中國的改革走了很遠,已經走出的距離正在化成對治官的持久壓力。身在官位的人,對此一定要了然於胸,並順大勢而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