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戰後德國反思日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5 14:12:58  


張亞中
吳東野
  中評社╱題:從戰後德國反思日本

  張亞中:開場白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參加由台灣大學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政治大學歐盟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兩岸統合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合辦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座談會--從戰後的德國反思日本。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的高漲,在釣魚台議題上毫不讓步;相對於德國戰後在歷史教科書的反省,對納粹同情者的唾棄,對猶太人的賠償,並放低姿態與法國改善關係,積極參與歐洲統合、承擔歐洲責任,兩者反差非常大。日本的表現,例如迴避發動戰爭的責任、參拜靖國神社、對慰安婦事件的處理;對於美國的扈從,但對亞洲國家高高在上;不願意放棄竊佔如釣魚台的領土,在在都讓人感覺到日本並不願意真正面對自己的過去。

  我手上有兩張圖,一張是西德總理布蘭德(Willy Brandt)在1970年12月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對歷史懺悔。歷史的評論是,布蘭德跪下了,但從此以後德國人可以抬起頭來了。另一張是今年4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穿著迷彩服坐上戰車,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感覺,但是這可能會為日本帶來災難。

  從兩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德國與日本在歷史的反省與認知。我在德國讀書時,在德國看到幾個城市,如慕尼黑的Dachau建立納粹集中營紀念館;同樣地,我們卻看到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所謂的“殉國七士廟”,裡面供奉的是東條英機、武藤章、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賢二、廣田弘毅、板垣征四郎,這幾個人都是在戰爭中以A級戰犯遭受處決。從這些不同歷史場景與行為,我們可以看出,德日兩國在戰後的反思與行為幾乎完全不同。

  這次座談會,我們希望透過比較戰後的德國及日本,在歷史反省、周邊關係的作為與原因做出分析,並探究兩岸應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可能走向。今天很榮幸請到在座德國或日本問題專家,我們先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教授發言。

  吳東野:德國人面對歷史走出歷史
    日本人回避歷史前景堪慮

  今年四月,在北京清華大學有一場研討會,名稱是亞太區域再平衡與中美關係,也就是中美兩邊鷹派學者的會議。在此會議上,我看了相關紀錄非常感慨,因為美國前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說了一句話,他說為什麼德國願意接受二戰的結果,而日本人不願意?他列舉了兩個原因,第一,日本在歷史教科書中沒有講述事實,所以年輕一代沒有接受二戰歷史教育,這與德國不同;第二,日本也不像德國,因為德國戰後被美蘇英法四強占領,一直到1949年才建成國家,所以德國人無法逃避它的歷史。日本是個島國,某種程度來說是被孤立於世界,它可以逃避歷史。

  阿米塔吉也批評美國,美國這樣做對自己來說是相對有利於佔領與治理日本。但是,由今天來看,美國當初的作法是錯的。不過,他也認為,因為1945到49年之間,中國正好處於內戰、美蘇又開始冷戰。美國採取此一做法,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為了與日本合作,才會坐視日本逃避歷史。

  我認為他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美國這樣的做法,從整個二次大戰到現在,國際社會對於德國納粹侵略非常熟悉,可是對亞洲這段歷史不清楚,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阿米塔吉說,德國正視與反省歷史,與被四國佔領有關。部分原因確實如此,但我的看法是,因為德國在19世紀開始崛起後,它的外交政策是走特殊道路(Special Path),常常脫離國際秩序的規範,所以它的周邊國家都害怕它,德國也害怕對方,互相防範。德國有9個鄰國,有個笑話是德國軍隊的班長要有9種戰術,因為他們並不信任自己的鄰國。

  在此情況下,因為外交上的特殊道路,德國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都是罪魁禍首。所以二戰之後,德國支持歐洲組成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簡稱ECSC),並支持整個歐洲的統合。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NATO)、1963年與法和解,簽署了《愛麗舍條約》(Elysee Treaty),將整個歐洲帶上統合這條路上。

  為何會如此?德國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的禍首、日本是亞洲禍首,德國人與日本人不同的是,他透過歷史教科書與大眾媒體,不斷地教育下一代。過去在德國念書,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紀錄片,訪談當時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以活見證讓民眾記取這個教訓。1994年德國统一之後,聯邦政府刻意制定《反納粹與反刑事犯罪法》,明文禁止使用納粹標誌、口号或敬禮姿勢,也嚴禁使用任何具有納粹黨象徵意義的標記符號、標語或徽章。只要有人宣傳納粹思想、美化納粹戰犯、懸掛納粹旗幟,都會被視為非法。誹謗、辱罵或攻擊猶太人,也會被判罰判處徒刑。此外,德國的中學生一年平均有60個小時的納粹相關歷史學習課程。

  德國也積極融入歐洲,德國一直到90年統一時,還受到周邊國家的質疑。德國才會說,我是要創建一個歐洲的德國,而不是德國的歐洲。經過了20多年,德國人證明了這句話。

  我舉幾個例子,第一個就是剛剛亞中提到的,1970年12月7日,當時西德社民黨總理布蘭德到波蘭訪問,前往華沙的猶太人殉難紀念碑獻花,當時沒有人想到他會跪下來。他這個“驚天一跪”,幾乎感動了所有波蘭人。但他回國後,受到不少批評,認為他有辱國格等等。當時他說,我不會感到羞恥,我對我的做法很坦然。從今日的結果來看,德國對他的歷史評價是肯定的。他的做法不僅是正義的,而且他也開創出整個和平的局面,在歷史上是有地位的。

  另一個例子是,德國統一之後,2005年在柏林正式落成“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Germany’s national Memorial for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就在首都市中心的位置,向世人表明,就算德國統一,仍坦誠面對自己過去的歷史罪行。

  第三個例子是我自己的經歷,2011年我到德國威馬(Weimar),參觀布亨瓦德集中營(Buchenwald Memorial)。這個集中營過去在東德境內,裡面有許多過去歷史遺跡。我最大的震撼是,有很多老師帶著學生、軍人組團,也有許多年輕人自己來參觀,也有導遊講解。我深深感覺到,德國統一到現在廿幾年,現在的歐洲,我沒有聽到任何媒體、評論家或學者,評論德國的野心。由此可看出,德國的贖罪是成功的。

  第四個例子是,聯合國把1月27日訂定為“國際屠殺紀念日”,你可以注意一下,德國每一年的這一天都舉辦相當多的活動,我特別觀察官方的立場。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在今年“國際屠殺紀念日”特別重申,對於二次大戰被納粹所迫害到的人,德國人永遠負責。你可以看出,德國統一之前,大家會擔心德國;德國統一之後,沒有人擔心德國會再走向軍國主義之路。

  回到阿米塔吉所說,他說對的部分是,日本是有意識、故意地要抹滅二戰的歷史事實。在2005年,我偶然看到一個報道,加拿大將一名德國人遣返出境,理由是因為德國法院控訴他抹殺了大屠殺的歷史。其實這個德國人沒有做什麼犯罪的事情,他只在網路媒體上,傳播一些言論激起族群的仇恨,像是反猶太主義,並否認60年前納粹屠殺猶太人。他沒有任何顛覆政府的意思,只是宣揚自己的思想。德國法院就因此起訴他,原因很簡單,就是抹滅歷史。在日本,我想這大概不可能成為事實。

  從歷史的鏡子,我們可以看到,德國人認為如果你抹滅歷史,就是滋養黑暗思想或行為,一定有可能再重蹈覆轍。所以我在很多場合這麼說,如果日本繼續這樣做,最後中日終將一戰。我覺得這一戰打下去,結果與過去完全不同;因為這一戰中國人絕對輸不起,打下去就必須把日本人打趴,這是很悲哀的未來。

  德國對於過去納粹所做的事情,沒有一絲一毫的隱瞞。你看到的、聽到的,全部都呈現在世人眼前。在大陸也能看到很多歷史記憶,2006年我帶學生團到大陸哈爾濱,參觀731毒氣室,所有看到的人內心都很震撼,所以我跟大陸建議,以這段歷史教育下一代非常重要。有很多年輕一代真的是完全不知道,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個不敢面對歷史的民族,永遠無法抹滅這樣的仇恨。我就先報告到這,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