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房地產調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7 09:30:35  


金秋樓市依舊紅火(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0月25日載文《中國房地產調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摘要如下:

  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變得愈發迷幻。不論是諾獎得主席勒的“中國樓市泡沫嚴重”論、地產商王石的“中國當前房價漲勢與日本泡沫相似”論,還是亞洲首富李嘉誠“拋售”內地房產的新聞、溫州樓市或面臨崩盤的預言,都絲毫沒有影響到金秋樓市的紅火。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9月,70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除溫州同比下降外,其餘69個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均出現同比上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都超過了20%,其中北京的漲幅最大。所謂“年初不買房,一年又白忙”,這讓“一年望一年”的剛需族情何以堪。

  從2010年開始的調控加碼期來看,“越調越漲”的局面照舊,民眾心涼。有北京白領幹脆跑到河北地界買了房,每日往返140公里上班,近日經媒體報道後引起網民唏噓;還有購房者在房展會上牽著螃蟹抗議“房價橫行”,表達底層人對高房價的絕望、對調控政策的失望。

  以限價、限購為主要手段的調控,看來缺乏效力,原因在於調控並沒有牽住“牛鼻子”。剖開中國高房價的內核,其實是高地價和貨幣泛濫在作祟。這兩個條件若無改觀,局部調控只能使樓市這鍋沸水得到“揚湯止沸”式的短暫降溫,而無法實現“釜底抽薪”式的全面降溫。第一種降溫,顯然很容易反彈,尤其是一線大城市。

  今年初,按照中央要求,各個地方政府制定了細化的調控目標,諸如“房價漲幅低於居民收入漲幅”,看來很可能要落空了。中央的“政治任務”往往在地方政府的化骨綿掌下消解,是因為在當前經濟轉型需要較長過渡期的情況下,新的產業增長點不可能一蹴而就,賣地不可避免地仍是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土地財政模式仍在運轉。

  上海一家地產研究院的報告顯示,9月,北京、上海、廣州等十個典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收入達到1454.6億元,環比增長79.2%,同比增長199.3%,金額創下近33個月新高。另據大陸媒體不完全統計,截止9月底,全國範圍內出現的總價、單價“地王”超過15幅。 這表明,從地方政府的利益看,它會默許高價地拍出,這樣收到的土地出讓金就多,也更有利於緩解背負的地方債壓力。

  當然,這裡面也有問責機制缺失的問題。比如,按北京市的規定,“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進行約談和問責。但不管是新地王橫空出世,還是房價飈升速度如此驚人,都沒有看到“問責”了哪一位主管官員。全國各地莫不如此。既然不達調控目標無需擔責,那麼目標也就是個“紙靶子”而已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