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哈佛教授編《兩只老虎》版中國朝代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6 17:29:44


 
  身份的辨析

  在介紹中國的歷史時,兩位教授還使用了“身份”和“民族”的概念。包弼德說:“許多人都認為,民族是一個現代術語,是聯繫國家與公民概念的紐帶。唯有在種族上相近的人群,才可以構建一個國家。這樣的理解,適用於中國嗎?”

  中國在很早就有“中國”與“夷狄”二分的觀念,解放初期則區分出漢族與少數民族,那是因為“政府希望遵循蘇聯模式,將少數民族區分開來,這是當時的事業成就之一。斯大林在蘇聯就這樣做了,毛澤東相信中國也有這樣的需要”。

  包弼德提到,他在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同事,托馬斯.穆蘭尼(Tom Mullaney)在大約幾個月的時間裡,已把這項調查做得十分優秀了。當時統計了56個民族,到今天也還是56個。那時,有一些民族志學者和社會學家正在雲南省理清這些數據。而當地的少數民族甚至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那麼,成為少數民族,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哪怕到今天,有人也會這樣子問。”包弼德說,“如果是我們回溯一下太平天國,19世紀的客家人,那時的他們,正是作為我們今天所稱呼的‘漢人’的對立面。漢人稱呼自己為‘本地人’。本地人與客家人的對抗,那是不同種族劃分的一個方式。”而在如今,民族與國家的概念正在逐漸被趨同。

  在“哈佛中國課”的頁面上,給出了哈佛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現代中國展現出雙重景象:一個渴望通過經濟發展和基礎投資成為世界領導的社會。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官僚國家,在文化、經濟、政治上擁有很多傳統。中國當代的社會和形態帶有中國歷史經驗的不可磨滅的烙印,無論是哲學、信仰模式,還是社會政治的思想和時間。理解21世紀的中國和理解中國的歷史文明是分不開的。”

  課程定位於通識教育,難度不高,只要注册edX平台就可以觀摩課程視頻。截至10月31日開課前,該課程注册人數達26904人。根據哈佛中國課的時間表,11月7日,兩位教授將進行第二講“對象與文本:最初的故事”。整個“中國課”分9部分,共53個課時。目前進行的第一部分的主題是“中國的政治人文基礎”。整個課程將持續至2015年1月29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