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媒體稱平均11個深圳人就有1人是老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1 10:17:36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深圳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透露,過去9個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增長96.5%,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一個城市中的企業數量猛增會帶來什麼改變?深圳大學教授袁易明認為,最大的改變在於激發一個城市的創富能力和效率。

  商事主體增多說明了什麼?

  這意味著改革創新依然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紅利”,也說明民間資本十分充足

  從3月1日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截至8月31日,深圳全市新增商事主體超過20萬戶,絕對數量為去年同期的2.27倍,其中私營企業數量、中小企業數量、第三產業企業數量分別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98%、95%、93.6%。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徐友軍此前披露的數據,到今年底,深圳全市的商事主體數量有望突破130萬,按照深圳1500萬的人口基數測算,平均每11個深圳人,就有1人在當“老板”。如果將工商登記統計口徑外的經商者加上,“老板”的比例將會更高。

  企業數量的大幅攀升說明了什麼?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這意味著改革創新依然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紅利”。商事等級制度改革降低了市民從商的門檻,過去市民有錢沒地方投,辦企業成本又太高,於是只能去買房、買股票。另外,企業數量的攀升,也說明民間資本十分充足,經商沒有資本,肯定做不成。

  袁易明認為,企業數量短時間內的爆發式增長,說明民間對於經商有熱情,只是過去這樣的熱情被營商政策抑制住了。同時,政策的改變並不必然帶來數量的增加,起到決定因素的,還是市民對深圳經濟的預期。“如果辦企業賺不到錢,政策再好也沒人願意投錢。”袁易明說,政策的變化,加速了市民將“賺到錢”的預期變為行動的過程。

  企業變多能帶來什麼好處?

  企業數量的增多,會直接帶來政府稅收的增長,以及持續供給的就業機會

  衡量一個城市商業氛圍的重要標準,就是單位土地面積內容納的企業數量。徐友軍在介紹商事登記改革成果時,會將深圳的商事主體數量同上海、北京做比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企業數量的增多,會直接帶來政府稅收的增長,以及持續供給的就業機會。

  如果一家企業創造一個就業崗位,130萬個企業,就是130萬個就業崗位,將企業的規模擴大10個人,深圳人就不會失業。儘管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甚至更高比例的中小微企業,熬不過三五年,但只要盈利的企業在增加,仍能帶動政府稅收的增加。

  另一方面,以企業創富為基礎的城市財富增長,大頭還是落到了創富者身上。在徐友軍看來,這樣的變化,可以打破階層固化,讓更多中小微企業通過競爭脫穎而出,更多低收入者通過努力進入中等收入階層,社會結構將從金字塔型轉變為橄欖型。而在社會學看來,這樣的財富分配結構,最有利於社會穩定、理性與和諧。

  宋丁說,當越來越多人把錢從銀行取出來去辦企業,把錢從投資股票、房產轉向辦實業、做服務業,城市的經濟結構就會發生變化,一個更加穩定、更可持續的經濟模型將建立起來。此外,企業增多還會倒逼金融機構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來獲利,而不是躺在巨額存款上賺大錢。

  袁易明更加看重市場經濟活力的釋放。他認為,企業多了,競爭自然更加激烈,而足夠多的競爭,會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優勢。隨著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市場經濟創富的能力和效率也會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