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再次否定“三峽蓄水誘發地震”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11:10:24


 
  □焦點4

  高壩阻斷環流路?

  極端天氣與蓄水未發現直接聯繫

  質疑:三峽水庫蓄水以來,正好是庫區及其周邊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的時期,如2006年川渝大旱、2009至2010年西南地區乾旱以及2011年長江中下游冬春嚴重乾旱等。“三峽大壩阻斷大氣環流影響周邊氣候”的說法甚囂塵上。這種觀點認為,三峽原本是四川盆地的一個缺口,三峽大壩的修建阻斷了原本自然形成的水汽循環,導致各類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

  調查:“大氣環流的垂直高度為3000米,三峽大壩高度僅180多米,三峽大壩根本不可能阻擋或阻斷大氣環流。”中國三峽集團總經理陳飛說。

  中國工程院的評估報告認為,三峽水庫對附近局地天氣氣候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對水面上方的氣溫有較為明顯降低作用,但對庫周的氣溫影響不大,影響範圍不超過20千米。

  根據中國氣象局今年發布的《三峽工程綜合效益氣候評估報告》,三峽水庫蓄水後(2004至2011年),庫區大部分地區氣溫較蓄水前(1996至2003年)有所升高,年均氣溫17.9至18.9攝氏度,平均增加0.2攝氏度左右。

  專家:中國氣象局專家表示,近年來三峽庫區及周邊地區的極端天氣氣候,與東亞大氣環流、海表溫度變化以及青藏高原熱力異常等因素的關係密切,但與水庫蓄水未發現直接聯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