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再次否定“三峽蓄水誘發地震”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11:10:24


 
  □焦點5

  兩湖喊渴伏危機?

  對灌溉供水生態用水產生影響

  質疑:近年來,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數次嚴重旱情,一些觀點認為這與三峽蓄水有很大關係。而在湖南、江西省內,希望在洞庭湖和鄱陽湖湖口設閘攔水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調查:洞庭湖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有“容納四水”的調節作用。長期以來,長江水攜帶大量泥沙入湖,導致洞庭湖泥沙不斷淤積,湖面不斷縮小。“三峽蓄水後攔蓄了部分泥沙,使下洩的水更清了,這對緩解洞庭湖的泥沙淤積情況十分有利。”沈國舫說,“與此同時,清水下切長江河道,對洞庭湖入江口的衝淘作用也更加明顯。”

  鄱陽湖的情況略有不同。沈國舫介紹,洞庭湖和長江是互相換水的關係,但鄱陽湖更多是湖水外洩。三峽每年蓄水期間,水庫下洩流量較天然流量減少,大壩下游幹流水位降低,使得鄱陽湖湖口出流量增加。

  專家:中國工程院的評估報告對此做了更詳細的分析,“三峽水庫調度對洞庭、鄱陽兩湖水資源利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汛後蓄水期間,長江幹流水位下降,經荊南三口進入洞庭湖的水量減少,兩湖出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對灌溉、供水及生態環境用水產生一定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