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廈大教授陳動: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解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3 00:20:23


 
  然而,時至今日未見大陸官方對於“一個中國框架”(以下簡稱“一中框架”)有其他具體的說明,這就使得人們還是在揣測其內涵和用意。在台灣方面,民進黨的主流出於其“逢中必反”的固有思維模式,批評並反對該一提法;而國民黨方面也表達出種種懷疑,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2012年12月在台北的一場研討會上就表示,“一中框架”的提法在感覺上比“一中原則”要更加難以接受,2013年6月他還代表國民黨向大陸提出“一中架構”的說辭。在2013年10月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台灣學者紛紛提出對“一中框架”的存疑,而現場的大陸學者的回答並未令人滿意。台灣聯合報在報道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時就提到這一現象:“另有學者論文提到‘一中框架’比‘一中原則’,還要有彈性和包容性,但被人問到那與‘一中架構’的差別何在,且在‘一中框架’下台灣是否可以參與國際組織,連撰稿者也答不太出來。”(3)

  筆者兩次都在場,親身體會到有必要對“一中框架”加以明晰解讀,以打消台灣方面的疑慮,從而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兩岸間的政治互信、促進兩岸間的政治對話,更好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是在30年來中央對台方針政策不斷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和以往的大陸對台政策一樣,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起來的。我們可以看到,早在2005年3月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發表的四點意見當中,就已經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雛形。他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石”;“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困難的癥結,在於台灣當局拒絕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解鈴還需系鈴人。只要台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即可恢復,而且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不僅可以談我們已經提出的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和建立軍事互信、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活動空間、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等議題,也可以談在實現和平統一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只要確立了一個中國的大前提,我們對任何有利於維護台海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意見和建議都願意作出正面回應,也願意在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尋求接觸、交往的新途徑。”(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