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個訪問學者眼中的留美本科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10:15:12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筆者於數月前去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做公派訪問學者,第一個落腳地就是中國留學生的公寓。有一天走進一名來自國內南方城市的男生的公寓,發現其生活用品大多是國際知名品牌,偶然發現桌子上貼了一張清單“American Dream”。這是他剛到美國所寫,現在早已忘記,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學好功課,找個美國妞,將來回家找個好工作,讓媽媽高興。與這類留學生朝夕相處久了,我對他們有了深入一點的了解。目前,每年有大量華人學生來美求學,我所訪問的大學目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比五年前增長了七倍。

  這些讓我不禁想起中國近代以來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出國留洋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是由容閎組織和倡議,由李鴻章奏請,經清政府批准,最終選派了120名平民之子遠赴美國求學。其中,學成歸國的有後來的外交官唐紹儀、劉玉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等。

  距離第一批清政府公派少年留學生37年之後,中國政府開始了大規模的第二批考試選拔公派赴美留學生的行動。

  這批“庚子賠款”留學生的佼佼者,早期有胡適、竺可楨、傅斯年等,後期有錢學森。

  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除了一部分繼續受益於“庚子賠款”的留學生,還有一部分來自富家子弟與貧民家庭的自費留學生,梁思成、金岳霖、鄧叔群、林徽因等成為這個時期留洋的代表人物。

  改革開放之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除國家公派項目之外,國內有理想、抱負和激情的青年學子積極通過歐美的研究生選拔考試進入歐美教育體系,在歐美的學習和見聞為他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變化。回國創業也成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赴美留學的青年才俊們的一大特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